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山西汾河新生:从“龙须沟”到“民生河”的嬗变

  □本报通讯员 杨翀天 刘鹏

  汾河,流经山西临汾173公里,穿越6个县市区、4座市县城市。多年前,汾河城区段流域内城市污水随意排放,城市垃圾随处可见,导致汾河水体污染,流域内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污染严重的汾河严重困扰着临汾人民的生产、生活,治理汾河、改善汾河环境、保护汾河生态势在必行。

  建设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这是临汾人破解汾河脏、乱、差,破解临汾城市建设难题的选择。

  熙攘的人群,新鲜的空气,碧波万顷,花红柳绿,胜似江南,这是今时今日的汾河生态公园展示给世人的崭新面貌,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唤和许久期盼终于梦圆。

  科学谋划——引领

  “强化百里汾河生态城镇经济走廊的龙头作用。”“把它作为‘1号工程’,坚定不移地抓下去。”这是临汾水利人许下的诺言。

  2012年4月6日,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大幕。工程总长135.78公里,投资43.01亿元,预计于2014年年初完工。工程完工后,将有效拓宽汾河河道,提高河道防洪标准,扩大绿化面积,在百里汾河上形成城市滨河生态公园、城镇亲水景观走廊、生态湿地三级生态网络相互衔接的城乡生态示范区和都市休闲区。

  在实施这项宏大工程之前,临汾水利人开展了深入调研和试验。结合汾河两岸实际情况,投资10.6亿元先期开展了临汾市区段汾河深度治理工程。在此基础上,对沿河霍州、洪洞、尧都、襄汾城区段进行精品治理,重点拓宽河道,铺筑园路,建设景观,绿化美化,打造城市滨河生态公园。对沿河13个小城镇镇区段进行一般治理,筑坝蓄水,硬化堤顶,深度绿化,打造城镇亲水景观走廊。对远离城区的河段进行粗放治理,加固堤防,粗放绿化,建设生态湿地,在沿汾地区打造天蓝水绿的生态走廊,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升级城市品位提供生态之基。

  合理创新——推进

  科学的规划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2012年4月19日,以水利部门为主的治汾办正式成立,部门联动开始发挥效力,统筹推进工程建设。指挥部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和办公效率;通过技术会商制度,对工程设计、技术方案等进行专家评审,加强工程建设指导。

  同年6月29日,“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一期项目58亿元贷款签约仪式举行,自此工程进入了建设高潮阶段。临汾市治汾办针对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贷款的实际,明确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与市投资集团及各县指挥部进行沟通,明确贷款手续时间节点和资金拨付程序,完善项目资金支付流程。与此同时,市治汾办还不断加强同有关各县、各部门的对接,确保及时掌握工程建设信息,做好统筹管理,共同推进工程建设。

  美丽奉献——征战

  红旗飘飘,100多个施工企业投入了治理汾河的大会战;机声隆隆,1000多台大型机械向贯穿南北的各个标段奋力攻坚;热火朝天,1万多名建设者挥汗如雨工作在百里河滩。汾河两岸成为水利建设者的战场,他们用自己的默默奉献演绎着“龙须沟”变“民生河”的利民之举。

  曾经“河不敢见人,人不敢见河”的汾河在水利建设者的手中悄然变成了公园。经过一年的努力,临汾市百公里汾河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完成投资10.13亿元,完成河道疏浚69.9公里、堤岸护砌43.5公里,建设景点100多处。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三次视察三次称赞,他说:“临汾的汾河生态工程,实现了自然性、生态性、现代性的有机统一,走在了全省的前面。”古老的汾河在临汾凤凰涅槃,迎来新生。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1月29日
        
杨翀天 刘鹏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