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流域 > 淮河

绿水青山间的淮河答卷

发表时间:2025-08-12

  □本报通讯员 姚倩 记者 杜雅坤

  桐柏山的清泉奔涌成河,蜿蜒向东,在中原大地铺展千里碧浪。从源头到入海,水流所至,绿意盎然,水鸟翔集,处处透着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积极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沿淮大地上刻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实足迹。

  系统治理

  织密流域生态防护网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中东部地区、南北气候过渡带,流域内山丘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这里人口相对密集,长期以来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许多地区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再加上流域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造成上游水库和局部河道淤积,对河湖水环境、水生态与防洪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破解生态困境,离不开系统谋划。淮委坚持流域规划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制定淮委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形成以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为指导,流域各省、市、县水土保持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为流域水土保持建设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

  聚焦水土保持“控增”“减量降级”“提质增效”等重点难点问题,淮委深耕“放管服”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以最严格的监管举措为流域生态保驾护航。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遥感常态化监管,淮委每年对生产建设项目开展监督检查全覆盖,让监管的“眼睛”盯住每个生态细节。与此同时,借助“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开展政策宣贯。在一系列刚柔并济的举措中,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

  2024年,淮河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18760.86平方公里,占其土地总面积的6.95%,流域水土保持率达93.05%。与2021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197.19平方公里,减幅6%,实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生态系统质量显著提升。

  科技破题

  解锁生态治理新密码

  登录淮委水土保持系统界面,一幅动态的流域生态图景映入眼帘:星罗棋布的监测站点实时闪烁,流域水土保持监督项目分布其中。轻点鼠标,监测站点的区域、类型、经纬度,监督项目的项目性质、投资规模、工程周期等信息一目了然。这套由淮委打造的智慧中枢,让分散的信息得以高效管理,为守护绿水青山注入新动能。

  依托淮河水利“一张图”,淮委对水土保持基础类数据和应用类数据进行多源数据汇集、融合及治理,完成水土保持专用数据库建设,初步建立数字孪生淮河智慧水土保持应用系统。系统以数据化的方式展现水土保持业务数据,实现监督管理、综合治理、动态监测、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的集成。系统应用推动了管理流程更加数字化,缩短了信息采集周期,进一步提升了水土保持管理效率。

  目前,淮河流域已初步建成由流域中心站、省级监测总站和地方监测站点组成的全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配备了相应的监测人员、用房、设备等。近年来,淮委连续实现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区域全覆盖,并不断强化监测成果应用,为水土保持公报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制定、水土保持率目标考核等提供基础支撑。

  碧水润泽

  生态红利释放发展强动能

  安徽蚌埠市龙子湖畔,微风拂过,水波轻漾,沙滩上孩童追逐嬉闹,滨水步道上市民休闲散步,处处洋溢着人水和谐的生机。

  安徽岳西县美丽村生态清洁小流域,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创新发展有机农业和休闲康养,蹚出了一条治水护土的新路子。

  河南信阳市南湾水库,以生态优势赋能发展优势,实施“保水渔业”生态模式,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用于渔业养殖,助力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多年来,淮委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强化河湖治理保护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流域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发展轨道。2021年以来,淮委会同流域5省建成90余个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和1700余个省市级幸福河湖。流域内15个县级行政区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13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和8个生产建设项目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4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崭新路径。2024年11月,山东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项目——沂源县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签约。交易转让龙子峪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量5万吨,金额150万元,专项用于后续水土流失治理建设。昔日沟壑纵横的重点治理区,经过系统治理,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反哺水土流失治理的美好愿景。

  从大别山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到沂蒙山区的碳汇交易,一个个生态蝶变的鲜活样本,正汇聚成淮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澎湃动能,实现生态“颜值”变“产值”,让流域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12日

作者:姚倩 杜雅坤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