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淮千里 笃行致远
——“十四五”期间淮河保护治理成效显著
发表时间:2025-08-08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通讯员 焦娇 王佳
长淮浩荡,通江达海。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淮河,视察治淮工程,查看淮河水情,并作出“要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的重要指示,为淮河保护治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十四五”以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科学谋划、团结协作、接续奋斗,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传承弘扬水文化,淮河保护治理取得重大成就,为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一张蓝图绘到底
“我们要以收官之年的紧迫感、时不我待的责任感,锚定目标、加压奋进,确保‘十四五’治淮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025年伊始,淮委主任杨锋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明确要求。
淮委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整体谋划流域保护治理格局,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等10个实施方案,编制完成《淮河流域防洪规划(2025—2035年)》《淮河流域(片)水土保持规划》《淮河流域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方案》,印发实施《淮河流域水网建设规划》《淮河流域重要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等专业、专项规划,谋划“十四五”甚至更长时期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蓝图。
“十四五”期间,淮委牢牢把握强化流域治理管理主力军的职责定位,全面强化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进一步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将美好蓝图一步一步转化为发展实效。
健全完善“三大体系”
淮委以流域为单元,持续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
淮委统筹工程布局,加快推进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以来,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沂河沭河上游堤防加固等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引江济淮二期、袁湾水库、昭平台水库扩容、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工程加快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持续推进,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有序实施,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开工36项、竣工验收16项,累计完成投资逾1250亿元。2023年,出山店水库、西淝河泵站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数字孪生淮河建设加快推进,先行先试项目通过水利部验收。数字孪生沂沭泗系统全面试运行,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加快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洪“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系统全面投入实战化应用。从规划部署、数据汇聚到科研攻关、成果应用,水利新质生产力让水旱灾害防御支撑能力更强。
“‘十四五’期间,依托逐步完善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措施,我们成功防御了2021年沙颍河区域性洪水和2024年淮河干流1号洪水、沂沭泗河水系4次编号洪水,有力应对‘烟花’‘杜苏芮’‘格美’等强台风影响。”淮委防御处处长何琦介绍。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淮委始终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持续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编制的《淮河水资源调度方案》《2025年度淮河水资源调度计划》相继获批,并于2025年首次启动淮河干流及淮河水系12条重要跨省河湖水资源统一调度。
“‘十四五’期间,淮委持续强化流域统筹和区域协调,利用引江济淮工程2024年向淮河及以北地区调水2.15亿立方米,2025年分别向淮河及以北地区、河南省调水1.54亿、0.08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自2013年通水以来累计跨省调水超90亿立方米,助力京杭大运河连续4年实现全线水流贯通。”淮委水资源处副处长陈娥说。
淮委积极推动15条重要跨省河湖水量分配方案全部获批,全面完成重要跨省河湖初始水权分配;加快完善取用水监测计量体系,实现流域4.2万个取水监测点取用水在线监测;积极推进用水权改革实践,总交易水量达7.2亿立方米;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建立超许可取水预警和违规取用水问题常态化排查机制,实现“动态清零”。
淮委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动流域(含山东半岛)建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250个,建成率达85%,大幅度提高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2025年6月,水利部公布2024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淮河流域5省全部被评为“优秀”。
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淮委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越来越多的河湖恢复生命、实现休养生息,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淮委建立并充分发挥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淮委+5省河长办”沟通协商、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淮河干流省界段采砂联防联控等机制作用,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指导推动洪泽湖、骆马湖、高邮湖等流域重要湖泊退圩还湖累计超260平方公里。制定印发流域幸福河湖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会同流域5省推动建成90余个流域级、1700余个省市级幸福河湖,9条母亲河160多公里复苏河段全部实现全线贯通和增加有水河长、时长年度目标。全面建立地下水管控指标体系,完成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划定,严重超采区面积大幅度减小,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显著。
“十四五”期间,淮河流域(含山东半岛)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2024年水土保持率达91.06%。流域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程度连续5年保持90%以上,53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河流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86.5%。
长淮千里,笃行致远。淮委将继续当好“淮河代言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为推动形成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护江河、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8日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