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充电” 蓄力治黄
□本报记者 郑浩伟
秋日,登上位于山西省永济市的鹳雀楼,远眺黄河,真切感受韩愈笔下黄河山西永济段的独特魅力——“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9月22日—26日,一群志在保障黄河防洪安全和堤防工程安全的河道修防工,集结在位于鹳雀楼北侧的永济黄河河务局城西河务段大院里——山西黄河河务局2025年河道修防工技能培训班在这里举办。
技能培训 练就本领
“河道修防工是守护黄河安澜的‘前沿卫士’,在防汛抢险、河道工程维修养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山西河务局二级巡视员郑士勋告诉记者,“本次培训班集结了来自局属8个单位的34名业务骨干,实行封闭管理,时长5天,培养选拔一批实用型技能人才。”
安放水准仪,转动调焦螺旋、瞄准水准尺、精准读数……
栓打家伙桩,布置、打桩、拴绳……
观测河势,记录、测算、绘制河势示意图……
检查工程,查隐患、核尺寸、定措施……
5天时间里,34名来自各基层单位的行家里手,进行了水准测量、工程运行检查、防汛抢险技能、土方质量检测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与实操,围绕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在思想碰撞中启发思路,在研讨交流中共同提高。
“这次的培训课程是根据水利行业竞赛项目设计的,内容全面系统,贴近实际,突出应用,含金量高。”山西黄河河务局人事处处长王海峰说,“这次请来的授课老师,既是国家级竞赛的优胜选手,也是河南黄河河务局历次竞赛集训的专家,技术精湛、经验丰富。”
“老师们都是领域内的专家,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进行专业培训,我记了好多笔记,回去要不断复习。”
“在这里我和兄弟单位的同事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仅深化了自己对于工作的认识,还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
“我的目标是在即将举办的山西省第二届黄河河道修防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有了底气和信心。”
…………
山西治黄人刻苦钻研、提高技能的热情被点燃。
平台搭建 模范引领
今年的培训地点是永济黄河河务局的城西河务段,这里也是张磊首席技师工作室的所在地。工作室初创于2023年,以山西河务局首席技师张磊的名字命名。
自幼在黄河边长大的张磊,参与治黄工作后,再次与黄河结缘,并在守护母亲河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
在2003年凌汛期,韩家庄控导工程20号坝受主流顶冲出险,张磊果断提出采取传统柳石枕护根、铅丝笼固脚措施,第一时间控制了险情;在2018年汛期,受强降雨影响,黄河龙门水文站流量长时间维持在2000立方米每秒左右,舜帝下延控导工程多坝出现根坦石坍塌险情,他作为现场技术指导,科学组织抢护,及时排除险情,确保了滩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18年6月,张磊取得河道修防工高级技师资格,先后被聘任为“黄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稽查专家”“山西河务局首席技师”“山西黄河防汛抢险技术指导型专家”等。
“我们始终坚持以‘技艺传承、技术革新、难题攻关、人才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锻造一支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经验丰富的治黄铁军。”张磊向记者介绍工作室的设立初衷。在他的带领下,一批高技能人才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与防汛技能竞赛等活动,为推动山西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能基础。
目前,工作室已拥有17名成员,成员们立足治黄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与地方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努力破解实践难题,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开花。“我们荣获各级奖项13项,这些创新成果在治黄实践中得以推广运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发挥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张磊说。
随着本次培训班的结业,又一批弘扬工匠精神、追求卓越技艺的河道修防工将再次出发,向着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治黄中坚力量不断前行。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0月10日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