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奋战“东非明珠”的水电基础人
 
分享到:
2021-09-23
 

大坝预验收

  □通讯员 项子琛 高婷婷

  9月8日,乌干达第二大商业中心津加市晴空万里,一座31米高、350余米长的大坝横亘在维多利亚尼罗河源头上,滔滔河水穿过隧洞倾泻而下。乌干达纳鲁巴奥水电站修复项目现场,人声鼎沸……

  “我宣布,同意通过本项目完工验收并接受移交工程。”业主单位Eskom总经理说道。自此,由中国水电基础局承建的乌干达纳鲁巴奥水电站修复项目顺利通过完工验收。

  乌干达是目前世界上人均电力消耗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年发电量为215千瓦时(世界平均水平:人均2975千瓦时)。纳鲁巴奥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80兆瓦,是乌干达装机容量前三的大型水电站,曾有当地人形象的称它为“元老功勋”,该水电站建于1954年,因为建设年代久远,坝体混凝土结构缝渗漏严重,坝面严重风化呈现较多裂缝,导致库容断崖式下降,直接影响发电效率,面临“退役”风险。

  中国水电基础局纳鲁巴奥项目部先后克服疫情、雨季、廊道施工、裂缝施工等重重困难,奋战10个月,如期完成项目履约。将工程坝面渗水量由之前的最大65升每秒降为0升每秒,“带病”工作多年的电站坝体“复旧如新”,让本就缺电的乌干达“喘了口气”。

  奋战“东非明珠”乌干达的一些人和事逐渐从模糊变的清晰……

  攻坚克难,提质增效保“时”间

  黄时才,乌干达纳鲁巴奥水电站项目经理。2008年7月加入基础局大家庭,先后参建12个国内外项目,自2012年,一直扎根基层和遥远非洲,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水电基础人“吃苦、忍耐、奉献”的工作精神,先后获得公司文明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

  “Mr.黄,做事情风风火火,工作节奏快,运作效率高,给人时不我待的感觉。”与“中国基础”结缘5年的乌干达司机罗纳地这样评价黄时才。

  纳鲁巴奥水电站采用英国规范GIN灌浆法,规范不同于国内。GIN修复采用的稳定浆液,在灌浆过程中不变浆,这就要求灌注的稳定浆液既要满足可灌性,又能满足强度要求,水电站大坝已经67年的“风吹雨打”,考虑到当时的施工条件,因此灌浆压力十分重要。

  黄时才带领项目技术团队通过室内试验,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对比排除,经过一个多月夜以继日的努力,最终确定了稳定浆液,一次性通过咨询确认验收。

  “第二廊道内部排水管漏水严重,4号廊道总漏水量最大每分钟260升,廊道内部施工空间小,灌浆泵无法进入,加长高压管超过规范限制。坝面风化严重,需要修复处理,风化点分散,裂缝较长,最长的达到十几米,采用爬梯无法完成施工,脚手架工程量大,项目部没有足够的材料进行搭设。”全程参与前期探测后,黄时才的心情变得复杂异常。

  以上难点对于灌浆质量至关重要,如果不能解决,灌浆修复目的就会变为空谈。

  黄时才大胆提出设想,采用水压塞配合项目自行加工的1.5米寸管,由人工一节一节加长伸入排水管以内,从而确定漏点距离管口的距离,再用水平尺测得管道的角度,用米尺测得管口到地面的距离,参考业主的图纸,计算出漏点的具体坐标。

  在提出方案后,乌干达公路局要求项目部必须采用已有孔进行打钻,来保证路面不被破坏。

  施工方案被否,并没有使黄时才气馁,他带领的项目技术团队通过三角函数模型反复验算,得出钻进斜角数据,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基础。

  纸上算来还容易,实际操作犯了难。钻机只能向一个角度偏移,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打钻师傅也可以称得上“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施工过程中,黄时才扎根在廊道一线,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并指挥技术人员每钻进一孔都要进行再次核算,符合验算斜角角度后在进行下一孔施工。

  通过灌浆施工,三号、四号廊道的渗水率降低为0,修复效果得到业主高度认可。

  廊道灌浆结束后,坝面修复困难又扑面而来,项目部根据现有资源和往年经验,创新研究并使用平台车。平台车分为两种样式:大型平台车4米宽,针对较长、面积较大的裂缝,每次需要4到6人操作;小平台车1.5米针对修复小裂缝,每次仅需两人操作,方便灵活,通过两种平台车相互配合,历时3个月完成了坝面修复作业,比预计工期缩短1个月。

  黄时才以“技术”换“时”间。

  战疫情,逆行而归展责“任”

  “JAMBO(乌干达语“你好”)你们药店还有口罩、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物资吗?”“请所有人员把每日‘防疫信息登记表’纸质版材料报给我……”这一个个场景正是乌干达纳鲁巴奥水电站项目副经理任磊抗击疫情的生动写照。

  6月15日,正是项目施工高峰时期。乌干达新冠疫情再次恶化,项目部周边村落有多例阳性病例被发现,防疫物资、药品库存告急,防疫形势严峻。任磊经过一夜的思索,决定提前结束用“13个月奋战海外一线”代价换来的调休假期,回到项目部与同事们共抗疫情。他忍着不舍告别妻子、儿女,穿上防护服,带上2个满满当当的行李箱,再次踏上回乌干达的路。

  “行李箱里全部都是防疫物资和药品,每多带一份物资,就多一份保障”,此时的他“全副武装”正坐在飞往乌干达的飞机上,“不敢多喝水,防护服穿戴起来相当麻烦,减少方便的次数,才能确保不被病毒感染。”由于海外疫情形势严峻,封城、封国,政策复杂多变,多个航班熔断,经过2天的行程,他回到了项目上,任磊深知疫情严峻,主动上报自我隔离14天的同时,他利用网络视频指挥施工进程,调动各项人员和物资,在确保疫情防控妥善得当的前提下保证项目的有序推进。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项目复工后,任磊根据业主方以及电建集团的相关要求,每天上报进场人员情况,进场施工人员均为项目部经排查的健康人员。同时想到各种办法保证充足的疫情防护用品、体温监测设备,每天早晚对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对进入工地的人员每人建立一个健康档案,对身体状况、体温情况一一记录在案。为防止人员扎堆带来疫情传播,每天早会贯彻、落实、学习传染病相关预防措施。除此之外,项目部实施办公区域及生活区域消毒、分散就餐、错峰就餐等措施,为项目建设提供疫情防控保障。

  面对本次疫情的挑战,他始终以防“疫”作为第一要务,成功向乌干达项目业主、监理单位推广中国防疫经验,赢得业主单位的一致称赞。

  任磊以“防疫”履责“任”。

  战雨季,把牢安全稳乾“坤”

  “问题大家都沟通清楚了,散会。”早上六点,一次简短的晨间例会在施工现场召开。短短二十分钟,商讨解决昨日施工问题,布置今日施工计划,纳鲁巴奥水电站项目副经理、现场总负责陈楚坤和他的现场管理团队配合默契,协作高效。

  “多到现场去”,不光是陈楚坤的个人风格。作为项目现场负责人,他倡导“多看、多走、多沟通”的“三多”管理原则,并将此融进现场管理团队的工作习惯。

  “Mr.陈是我见过的最刻苦的人,他每天天一亮就会起来,每天很晚才会睡。”提起他,当地工人总是竖起大拇指。

  看着项目从无到有,从千头万绪到圆满结束,陈楚坤颇有感慨,“不管多大的难题,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解决不了的。”

  项目部施工内容是对纳鲁巴奥电站混凝土坝进行灌浆修复及混凝土表面进行修复,为节省人工成本,项目部属地化率高达83%,每天早上7点,陈楚坤都会巡察工地确保施工现场生产安全,晚上回去还要学习英语。

  “属地化率这么高,我老陈必须要学点外语,49岁的人了,学习外语比年轻时候确实困难多了,但是Safe(安全)、 Retreat(撤离)我记得很清楚。”

  “项目部安全管理的主要难点在大坝趾板灌浆施工、施工机械伤害的预防及雨季施工。”陈楚坤即是项目现场总指挥也是项目安全负责人,自2020年10月19日开工以来。每天风雨不改,坚持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和安全检查,不敢有一丝懈怠。

  “有时候看见违规操作设备、对自己和工友不负责的冒险行为,真的会很生气,必须要不厌其烦和他们讲道理。”

  安全无小事,陈楚坤时刻都把“Safe”挂在嘴边。

  乌干达终年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有时候一下起雨来10天都不会停。

  “蔡昊辰、赵鸿哲,每天都要检查对讲机通讯功能,重点巡察大坝趾板部位安全施工是否规范;李阳阳每日检查防汛物资情况,做好出入库登记;黄金国检查钻机是否更换了专用机油、液压油,检查设备维护记录是否齐全;高祎博每日查看库容情况,水位只要一到警戒线,务必第一时间通知我,雨天路滑,大家保护好自己,行动!”团队协作默契、沟通顺畅,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工期紧、任务重绝不是一句空话,因疫情原因反复停工累计一个月,为本就不宽裕的施工工期再添全新的挑战。

  “施工进度的保障一定是建立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之上”陈楚坤望向天边的乌云凝重的说。

  迎着山前暗暗涌动的或浅或深的云雨,裹挟着狂风而来,项目团队毫无惧色,冷静如常,现场施工热情分毫不减。

  陈楚坤以“安全”稳乾“坤”。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项目青年蔡昊辰,感染疟疾,直到发烧40度被送进当地医院,还在喃喃说着“确保灌浆压力、确保孔斜规范。”

  青年李阳阳,与新婚妻子告别后,奋战在乌干达项目施工一线12个月,谈起了如“牛郎织女”般的跨国恋,只为确保项目建设稳步进展。

  青年赵鸿哲在乌干达疫情泛滥期间主动要求,投身于当地防疫工作,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每日奔波于项目、医院,为数百名患者送物资、送餐饭,毫无怨言。

  青年高祎博吃香蕉过敏,对于乌干达把香蕉当做主食的饮食习惯只好“欣然接受”,硬生生把香蕉吃到了脱敏……

  乌干达项目团队用担当讲述使命故事,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水电基础人精神旗帜牢牢的插在“东非明珠”上,在“建设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潮头上破浪启航。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9月23日

项子琛 高婷婷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刘伟平调研指导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工作
坚守安全底线 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印发
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深入开展“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
水利部公布2019—2020年度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结果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