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社会责任报告(2023年度)
发表时间:2024-05-24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目 录
一、前言
二、政治责任
三、阵地建设责任
四、服务责任
五、人文关怀责任
六、文化责任
七、安全责任
八、道德责任
九、保障权益责任
十、合法经营责任
十一、后记
中国水利报社会责任报告
一、前言
1.媒体概况
《中国水利报》创办于198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管,中国水利报社主办,周五刊全彩印刷,是全国水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阵地和主平台,社会各界了解水利工作的主窗口、主渠道。
中国水利报社成立30多年来,建立了以“中国水利”和“中国水事”为品牌标识,集报、刊、网、微于一体的行业主流融媒集群,向全行业和社会公众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精神,传递部党组声音,提供及时、权威、丰富的水利新闻信息,普及水科学、水文化知识,交流各地水利工作举措、成绩和经验,努力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中国水利报》上榜全国“百强报刊”,入选“2023年度中国邮政发行百强榜”。
2.媒体社会责任理念
中国水利报社始终坚持政治家办媒体,聚焦“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强化内容生产,讲好中国水利故事,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3.媒体在2023年度获奖情况
2023年,《中国水利报》被中国记协评为“2022年度优秀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单位”。报社打造的“虚拟演播室+”系统被中国报业协会评为“2021—2022年度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优秀’案例”,1个党支部获评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12人获得中宣部、中国记协等表彰,36件(系列)新闻作品荣获中宣部、水利部等颁发的各类奖项。
二、政治责任
1.政治方向
中国水利报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及时刊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会议讲话、著作发行等重要时政报道,全力办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栏目,策划推出系列评论、专题和深度报道。聚焦水利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的生动实践,在重要节点,推出30余篇报道,“沿着总书记足迹看黄河之变”系列特稿被多平台转载;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采写《“我把河套灌区的故事讲给总书记听”》等10余篇回访报道、落点报道,生动阐释思想伟力,系统报道行业实践。
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采写、刊发回访报道(2023年6月10日1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媒体推出专题、专栏、评论,持续加大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策划和报道力度。
推出专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凝聚力量担当治水使命 坚定自信推动文化繁荣》(2023年10月14日3版)
出新出彩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全国两会等重大主题,强化优质内容供给,让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声音更加响亮。
做好全国两会等重大主题报道,强化优质内容供给(2023年3月9日1版)
2.舆论引导
积极引导社会热点。立足行业,精心组织,创新建立重大报道融媒体响应保障机制,以融媒体夜班和记者跑口为途径,采取7×24小时值守和增刊出版措施,及时、准确做好重要时政和水利要闻的宣传报道,持续有力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等报道,在重大、突发、热点问题上主动发声,原创内容超50%,通过优质内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力有效引导舆论。
在防汛关键期,刊发系列评论,有效引导舆论(2023年8月1日1版)
注重改进创新。积极应对传播环境变化,科学布局融媒体集群,有效整合生产要素,创新建立考核激励机制,通过系列改革强化策划能力与创作能力,创新优化报道理念、形式、内容、方法、手段等,切实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3.舆论监督
做好舆论监督报道,履行行业主流媒体社会责任。报纸开设“人水法”专题版面,以案说法,对涉水不良现象进行曝光揭露,强化舆论监督效能,抑恶扬善,帮助有关地区和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更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人水法》专题第494期(2023年6月30日4版)
着力开展调查性报道。针对热点,主动发声。在水旱灾害防御关键期,通过跑口记者及时获得权威信息,派记者奔赴一线,及时报道,强信心,筑同心。
4.对外传播
始终立足国际视野,主动策划,讲好中国水故事,传播中国水利声音。融媒体报道联合国水大会、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等全球关注的重要水事,《纳入“一带一路”成果清单的水利合作有何进展?》等有关国外水利工作内容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国际传播。推出融合报道《实干中国|黄河水文“哨兵”战凌记》,与新华社等具有强大国际传播力的媒体共振,向海外传播治水领域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3年9月15日“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报道世界水资源大会
报纸开设“国际科技”版面,介绍国外先进治水经验,报社融媒体内容通过水利部相关司局、直属单位同步转发至外事网站,共同促进文化交流。
三、阵地建设责任
1.融媒体矩阵
建立以“中国水利”和“中国水事”为品牌标识,集报、刊、网、微于一体的行业主流融媒体集群,报纸覆盖全国水利行业,2023年“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粉丝年度增长5.5万人,总数为24.9万人,新媒体各平台总阅读量达2亿次。
中国水利报社融媒体架构
2.融媒体报道
融媒体平台全年累计推出宣传作品2.86万篇(幅、件),刊发稿件742万字,制作发布新媒体视频1580条,均创报社历史新高,版面页面联动、大屏小屏共振,聚力提升传播时效性、广泛性与影响力。
3.融合采编平台
在内容生产上,积极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打通采编平台,努力探索“统一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机制,实现策采编发集中统筹,新闻素材共享联动,权威信息统一发声,媒体终端各展所长,内容与服务交相辉映,线上线下整合传播。
四、服务责任
1.信息服务
做好政策信息服务。持续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精神,及时报道水利部党组传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动态,全面传达部党组对水利工作重要部署要求,及时报道政务消息。
完善生活信息服务。把民生信息和水利元素有机结合,使内容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推出《如何判断山洪即将来临?这些要领请牢记》等科普文章,开办文化评述节目、夜读音频等,丰富群众日常生活。
2023年8月16日“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推送科普山洪作品
2.社会服务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在报头处醒目刊登“水利部监督举报热线电话12314”,积极搭建问政、民生等服务平台,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涉水诉求,搭建政府与百姓间的连心桥。
做好公共智库服务。策划涉水热点议题,邀请相关领域学者发声,通过版面和专题及时刊发专家观点。发布首个水利媒体智库报告《湖州高质量建设幸福河湖报告》,刊发稿件宣传河湖管理、农村水利等领域水利行业智库。
3.公益活动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公益活动、公益宣传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和社会美誉。专题刊发节约用水、河湖保护等公益性文章。报纸整版刊发《保护黄河 共献力量》《好山好水好地方》等公益广告,融媒体刊发公益海报、视频。报社开展2023年“幸福工程——救助困境母亲行动”捐款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向相关部委领导、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赠阅《中国水利报》,通过公益行为提升主流舆论影响力。积极组织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公益活动,举办寻找“最美家乡河”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组织“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联合行动等多项公益宣传活动,为节水等公益事业赋能。
刊发公益广告,带动定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11月28日8版)
五、人文关怀责任
1.民生报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作为报道主体。开设“基层”等专题,注重组织基层通讯员稿件,在发生水旱灾害时密切关注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饮水安全等民生内容,持续推出来自基层一线的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及时反映受灾群众等群体声音,报道惠民举措,传递正能量。
基层版面(2023年7月5日2版)
2.灾难和事故报道
全力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宣传报道。派出记者奔赴一线,发挥行业优势做全景报道,利用报社融媒体矩阵广泛传播,稳定信心,凝聚合力。在防御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花江流域洪水期间,推出《用好蓄滞洪区这张“底牌”》等系列评论,采写20余篇深度稿件,累计刊发推送作品1620余篇(幅、件),展现行业媒体的履责和担当。微信公众号作品被中央和社会、地方媒体大量转载或援引,相关视频新闻累计传播量超375万次。
头版刊发评论及记者赴防汛一线采写的多篇通讯稿件(2023年8月11日1版)
2023年7月底,水利报社派出20余名记者深入防汛一线,开展融媒体报道
3.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角度讲好有态度、有温度的故事。组织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报道春节期间、极寒天气下水利人为了万家灯火坚守岗位;办好水文化专刊,以“上善若水”“滴水穿石”等水文化精神激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做好“人物”等专题,关注水利人情感世界,建设水利人的精神家园。联合实施“实干中国”全媒体联播活动,用充满人文关怀的报道激扬正能量。
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刊发专题报道(2023年2月1日3版)
策划融媒体报道宣传我国最北水文站的工作者(《中国水利报》2023年1月31日1版及“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1月23日信息)
六、文化责任
1.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视文化传播职责。结合行业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水利宣传报道中。设置“党建”等版面,讲国情、谈水情,展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新闻报道中反映新时代水利人的高尚品质和奉献精神,正党风、淳民风、扬家风、树新风,为宣传中国梦贡献水利新闻舆论力量。
2.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水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刊发专家观点与“中国水利史讲堂”等栏目深入挖掘、系统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水智慧,不断挖掘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水元素”,关注《水经注》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并深度报道。微信公众号推出《民族与水文化》《运河史诗》等专题专栏,增强公众对包括水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
《水文化专刊》专题报道《水经注》最新学术研究成果(2023年 9月7日6版)
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开设“国际科技”专题,报道国内外水利科技创新,宣传普及水利科技知识。运用报社融媒体集群,在水旱灾害防御、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等重点领域积极策划,推出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开展“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联合行动,科普节水知识。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颁发证书,表扬报社积极参与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及重大示范活动。
七、安全责任
1.安全刊播情况
报社把办报质量作为生命线,严把政治关、质量关。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注重精编精校,强化全流程审核把关,始终坚持在100余种在京出版的中央及行业类报纸编校质量检查中获得第三名的高标准,对所办新媒体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管理。从未刊载法律法规禁止刊载的内容,没有发生重大政治事故,印刷和刊发质量达标,做到了安全刊播。
2.完善安全刊播制度
报社严格规范新闻采编流程,坚持三审三校等制度,严格执行并修订《中国水利报社差错认定及处理细则》等制度,在公示栏晒差错做提醒,强化业务培训,出台量化考评办法,积极利用数字化内容审校系统辅助提高编校质量。重要出版时期强化“双一读”“交叉十看”及融媒夜班加固、人员派驻印厂监印等措施,防止刊播事故发生,做到从信息采集到报纸印送全流程把关。
3.建立应急预案
报社坚持底线思维,完善节假日值班等制度,在主汛期成立应急报道小组,建立重大报道融媒体响应保障机制,全力确保发生突发情况时人员和物资的有效配置和管理,完善远程采编,增设云备份等安全保障措施,强化应急演练,保障新闻生产安全有序。在三个城市符合资质的印刷厂分印报纸,提高送达时效性,保障出版安全。
八、道德责任
1.遵守职业规范
全员严格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相关规章制度,采编人员遵守职业规范,求真务实,杜绝有偿新闻等行为,弘扬正气,自觉抵制“三俗”,尊重原创版权,未发生违规违纪事件,用心用情践行“四力”,社会反响良好。
2.维护社会公德
报社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自觉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弘扬社会正气,讴歌美好新风。挖掘古人治水中的感人故事,记录当代水利人先进事迹,激发团结奋进力量。
3.接受社会监督
报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记者证,严格要求记者采访时出示新闻记者证。在报纸报头处刊登“新闻监督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畅通渠道、及时回应。
九、保障权益责任
1.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报社鼓励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支持、保护正常采编行为,为采访活动提供必要保障,及时了解采访动态,维护采编人员合法权益。
2.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报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严格遵守相关制度支付员工“五险一金”,保障休假休息等权利,回应职工诉求优化办公用房,充分发挥工会等部门作用,有效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与薪酬福利。建立采编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培养机制,2023年51人晋升到高一级岗位。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严格遵守《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及时为符合条件采编人员申领证件,按时公示全部持证记者,及时注销离职、退休等人员记者证。未发现持证人员违法违规情况。
4.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抓在日常,每周开展至少一次集中业务培训,并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加大业务培训力度,邀请中央党校、求是杂志社等单位重量级专家授课,加强采编人员“传帮带”,及时组织重大事项采写培训和业务练兵。
十、合法经营责任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合法经营职责。加强经营管理,不断完善内部规章制度,确保经营行为合法规范。
严格执行采编与经营“两分开”。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严禁采编人员从事经营活动。设置专门的经营部门和经营队伍,在报社主营业务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严格广告刊发。落实广告刊发相关规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未刊播违法违规广告,社会反响良好。
十一、后记
1.回应
2023年,中国水利报社没有被新闻出版等行政管理部门或新闻道德委员会等行业组织作出行政处理、通报批评等情况。持续扎实推进媒体融合,加强全媒体人才培养,完成生产部门优化调整,创新量化考核激励机制,在提质增效中推动水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2.不足
媒体融合发展还不够深入有力,距离行业“四全”媒体的标准还有差距。虽然已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创新,但在发展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保障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3.改进
坚持守正创新,全力发展行业媒体新质生产力,加快媒体深度融合。继续科学设置组织架构,优化策采编发评全链条流程,加快完善与媒体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成长机制,加强新技术运用,全力提升创新力、生产力、传播力,强化媒体内容生产与线下活动组织的联动,拓展媒体发展空间,以优质内容与读者双向奔赴,用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