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程

幸福花儿朵朵开

发表时间:2025-09-03
  □本报采访组
  “前方到站——丰都站。”8月29日,伴随着广播报站声,记者一行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水利枢纽来到重庆丰都这座因工程建设而整体搬迁的库区移民新城。
  县城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小店鳞次栉比,五颜六色的招牌琳琅满目,将县城的烟火气营造得格外浓郁。
  丰都,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今目之所及已经很难再看到昔日贫困的痕迹。
  “近几年,依托三峡后续工作的支持,丰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丰都县副县长袁振对记者说。
  记者沿幸福大道前行,一座现代大气的校门格外引人注目。
  走进校园,迎面墙上“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几个大字分外醒目。“这不仅是《红梅赞》的歌词,也是我们的办学理念——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发展、绽放个性。”重庆谢家湾学校丰都幸福小学副书记李学勇向记者介绍。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依次走进了孩子们的教室:沙画教室,摆满了孩子们创作的各种各样的沙画和五颜六色的沙料,一幅丰都祈福文化节吉祥物“钟福福”生动形象;木工教室,装备齐全的工作台上有现代化的木工工具和孩子们制作的多种模型;编程教室,有微型3D打印机和孩子们设计打印制成的各种实物;家政教室,有电磁炉、烤箱等成套的烹饪设备和孩子们烹饪制作的食品照片……
  在教研室,记者看到正在讨论交流的老师们。数学组老师们正在围绕新教材讨论教学方案,科学组老师们正细致地设计实验方案,手持量杯进行反复推演……
  幸福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罗凤介绍:“我们没有固定的讲台,没有上下课的铃声,圆弧形的课桌更方便孩子们讨论交流;上午以学科课程为主,下午则通过40余个涵盖艺术、运动、生活、科创的社团活动,让孩子们自由探索。”
  “北京的孩子也很少有这样的条件!”来自北京的记者脱口感慨。袁振坦言,作为曾经的深度贫困县,丰都优质教育资源匮乏,一度面临生源严重外流的困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这是全县家长的共同期盼。
  丰都县水利局副局长文垣介绍,丰都聚焦移民安置区教育短板,累计投入三峡后续工作资金6.46亿元,实施19个校园工程项目,覆盖城区及移民聚居区,全力打造优质教育资源。
  在长江之畔水天坪工业园区的丰都中学分校区——培元中学就是受益的又一所学校。
  记者走进校园,看到宽阔的操场上,鲜红的跑道犹如一条彩带,环绕着绿草如茵的球场,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最后的绿化修整。配备多媒体设备的智慧教室、装有空调和独立卫浴的舒适宿舍、标准化的足球场……完备的设施已经准备就绪。教室内,为迎接新生,高二的学长学姐们正用彩笔在黑板上写下“培元少年行,步步成风景”。
  文垣介绍,幸福小学总投资1.2亿元,培元中学总投资3.59亿元,其中使用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补助分别为1200万元、9800万元,大大改善了丰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能力。全县从过去每年外流学生约800人,到现在家长“排队想把孩子送回来”,丰都教育实现了蜕变。
  记者在培元中学看到,有的新生已带着行李,在家长的陪同下,满怀期待地步入新校园。
  事实上,丰都近年来秉持“小县办大教育”的理念,在三峡后续工作支持下,已初步形成12年“家门口”优质教育体系,留丰就读人数提升8.9个百分点。袁振感慨:“‘孩子快乐成长、家长放心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愿景已经在丰都变成现实图景。”
  教育的改善受益最多的还是三峡移民。“建成投用时只有14个班,这学期已经增加到37个班约1400名学生,其中90%是三峡移民的后代。”李学勇说。
  在幸福小学采访时,记者特别注意到木工教室里一件作品上稚嫩的笔迹写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几个字。“学校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日常教学,先让孩子们热爱家乡、了解家乡。” 李学勇介绍,学校专门围绕三峡移民工程设置了一系列课程和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理解感悟“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让这种移民精神代代相传。
  不仅是教育,借助三峡后续工作资金,丰都还全面推进多项民生工程——实施26个水源地项目,推进库区生态修复,改善移民小区基础设施……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人的精神面貌,丰都蓬勃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
  夜幕降临,江边渐渐热闹起来,人们三三两两漫步江边,江风拂面,带来阵阵清凉。移民广场上,直播唱歌的网红表演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围观,不远处的凤凰神鸟雕像下,市民们正踏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起舞。
  丰都,正在一砖一瓦的积累、一歌一舞的日常中,逐渐变成丰都人民心目中向往的模样,朵朵幸福花儿在长江之畔尽情绽放。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先明 迟诚 杨美杰 岳虹 杨丹)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9月3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