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做好冬灌准备 保障来年丰收
信息来源:责任编辑:陈帅 发表时间:2024-11-26
  □本报记者 刘艳芹 文/图
  立冬已过,日渐寒冷,可在陕西省渭南市东雷抽黄灌区,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今年是我们灌区通水45周年,恰逢今年冬修任务重、时间紧,我们就以‘赛质量、赛进度、赛节约、赛作风、创精品’冬修劳动竞赛代替庆典活动,及早做好冬灌准备,保障粮食生产用水需求。”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主任李焕新说。
  今年夏灌期间,面对多年不遇的干旱,东雷抽黄灌区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完成上塬斗口水量726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96万亩次,创造了灌区投运45年来夏灌引水纪录。由于高含沙引水和长时间引水,导致多台机组磨蚀损坏大,各级渠道泥沙淤积多,项目开工相对滞后。冬修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从9月中旬开始,我们就对冬修任务做了分工,明确了要求。”东雷抽黄路井管理总站站长杨兴社说。
  路井管理总站下辖5座抽水站,六级站是其中之一。“我们合理规划,加班加点,目前已提前完成检修任务。”来到六级站时,负责人高武民和站上人员对机泵设施清洁除尘,“所有机组都进行了维修保养,损坏的零部件都更换啦,保证冬灌顺利上水。”高武民说。
  冬修是保障防汛抗旱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的基础。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主任李焕新强调,要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精神,脚踏实地、守正创新,把每个工程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廉洁工程,助力灌区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在高西二支渠安装测控一体自动化闸门,提高灌溉用水的便捷性和精准度,让群众用水更加放心高效。”在西习管理总站,望着已拆去包装的闸门,站长李明解释。
  针对今年冬修,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创新完善以奖代补管理办法,促进各基层单位抓进度、讲质量、降费用;在全灌区设立党员示范渠、示范区、示范机组,示范带动引领,提高冬修质量;在项目建设中实行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管理部门具体抓,并抽派精通施工安装技术的党员同志,实行全过程旁站监理和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监督。
  “我们正加紧施工,计划11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预计明年夏灌就能投入运行。”来到正在建设中的西吴九级站,现场负责人王浩介绍。位于合阳县路井镇的西吴九级站是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负责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设计扬程105米。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雷抽黄灌区塬上工程扬程最高的泵站,惠及合阳县和家庄和王村两个镇12万亩耕地。
  除了西吴九级站,太里防护加固工程,南西、新民干渠渠堤路及防护工程,以及西王庄七级泵站更新改造工程都在加紧施工中。
  截至目前,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已大修机组44台,整修渠道2000多千米,维修各类建筑物3560座,完成太里护岸基底抛石、格宾笼石、坡面石堆砌14万余立方米;西王庄泵站改造工程完成主副厂房主体工程、管护设施、管道安装等,正在进行机电、金结设备安装工作;渠道防护工程南西干渠、新民干渠已完成混凝土路面浇筑,正在进行防护网、防护栏杆的安装校正工作。全部项目预计11月底完成。
  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是陕西省扬程最高、流量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拥有28座泵站,安装121台抽水机组,最多9级提水,累计最高扬程311米,设计灌溉面积102万亩。从1979年11月17日引水上塬至今,该工程为灌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正在建设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完成主、副厂房主体建设,运行供水后可新增12万亩灌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