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多措并举 严管严控
信息来源:责任编辑:陈帅
发表时间:2024-11-05
□本报记者 刘艳芹
陕西省近年来坚持“控、管、补”多管齐下,以地下水水位水量“双控”为抓手,地下水超采超载区严格监管为基础,地下水水源置换和生态补水为核心,全力推进全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现地下水水位止降回升,治理成效显著。
法治护航
筑牢地下水管控防线
颁布实施8年的《陕西省地下水条例》,于今年3月修正。随后,陕西省政府办公厅跟进印发了《加强地下水保护管理工作若干措施》。“黄河流域禁止取用深层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地下水取水用途”……陕西用一项项具体措施和明确要求为地下水管控保驾护航。
此外,陕西还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从严落实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要求,将地下水用水总量和水位双控指标细化分解到108个县区管理单元,为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设定刚性上限。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74处地下水监测站,开展地下水动态跟踪预警,筑牢地下水安全保障立体防线。
建管并重
构建地下水保护体系
9月,陕西省地下水超采超载区监测站更新改造项目在富平县开工建设。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在开工现场表示:“该项目是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地下水超采超载综合治理的基础保障项目,今年省水利厅将在渭南、咸阳、宝鸡三市地下水超采区、超载县区完成45处自动监测站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显著提升全省地下水监测站网设施标准和技术水平。”
陕西省近年来坚持突出重点、统筹监管,将各类取水井、回灌注水井、疏干排水工程及其配套设施纳入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范围,印发实施《地下水取水工程施工方案(疏干排水方案)编制提纲(试行)》,同步开展回灌注水井、地源热泵井等新型地下水取水工程施工方案审查,逐步规范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科学制定全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保护方案,加强11个超载县、15个超采区管控,统筹推进地下水取用水专项整治行动,有序关停地下水取水工程。2021年以来,全省地下水超载区共封停机井3949眼,累计压采水量1.71亿立方米。
增补扩储
夯实地下水水位上升基础
眼下,正值水利工程施工黄金期,在引汉济渭工程施工现场,处处涌动着大干快上的建设热潮。“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不仅能极大缓解西安和关中地区用水紧张问题,还可以通过水权置换,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争取黄河取水指标,置换出约300万至500万亩耕地的农业用水。”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陕西省近年来加快建设引汉济渭、引石过渭等水源置换工程,有效增加地下水储备量,先后制定渭河、北洛河、石川河等10条河流的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同时,陕西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流量保障工作的通知》和《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河流生态流量保障责任清单》,将28个断面的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纳入江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建立生态流量月达标通报机制,健全石川河生态基流协调机制,并将其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有力促进了地下水回补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2023年,富平县利用非常规水源向温泉河生态补水259.89万立方米,其中再生水利用率达62.66%。干涸了多年的温泉河千年古泉重新焕发生机,泉水翻涌而出,目前已有4处泉眼复流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