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涌入田间,韩百良急忙拿起铁锨,一边顺着水流的方向修整地畔,一边轻轻拨开浮在水面上的枝叶,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受去年秋季强降雨影响,小麦普遍播种较晚。我这块地有2亩7分,目前来看,苗情不太理想,需要及时追肥灌溉助长,后期才能丰产丰收。”韩百良说,这次灌区的水来得非常及时,水量足、水质好,浇上这一次“返青水”,麦苗长势会更好。
渭河水不断涌向田间地头,灌区渠系水流不断,为灌区小麦、果树提供了充足的用水保障。目前,省交口抽渭灌区春灌抗旱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截至2月底,灌区春灌渠首引水近2000万立方米,灌溉作物20多万亩,日浇地1万亩以上。
“受去年秋季多轮强降雨影响,灌区发生了多年不遇的内涝,秋收秋播整体推迟,晚播麦田面积较大,播种质量差,土壤空虚,苗情普遍长势较差。为保证春灌用水与灌区作物实际需水情况一致,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提早安排部署春灌工作,正月初八晚就开机灌溉,让灌区群众用上‘及时水’,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全力保障灌区粮食安全和群众增产增收。”该中心故市站站长刘琦说。
刘琦告诉记者,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不断提高灌区用水管理水平,今年全面落实供水服务“一条龙”到田间、供水计量“一把尺子”到地头、供水收费“一口价”到农户的“三个一”制度,群众用水积极性和满意率显著提升。
韩百良浇完地,站在地头的管水员韩新稳拿出手机,打开“交口抽渭灌区农业灌溉管理平台”手机APP,找到韩百良的名字,输入浇地用时,根据斗口流量,系统自动算出了用水费用。随后,韩百良就在自己的手机上直接完成了付款。“有了这个手机收费软件,用了多少水,收了多少钱让人一清二楚,而且还可以用手机缴费,特别方便。”韩百良高兴地说。
自主研发“交口抽渭灌区农业灌溉管理平台”及手机APP计量计费软件,是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落实“分类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一大亮点。该系统可实现对农户灌溉数据的现场采集和水量水费计算上报,方便水价执行的监督管理,使管理人员有了“千里眼”,为灌区群众放心用水保驾护航。
在位于渭南市经开区阳曲街道大李村北东组的南干渠12斗,渠道里水流速度的细微变化,逃不过渠道里超声波测流计的监测。“这是我们开展的渠道超声波设备测流试点,通过超声波实现精准计量,可以直接在APP上查询到瞬时流量和累计水量,再也不用每2小时进行一次人工观测,计量更精准、更方便。”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灌溉科副科长苏曦说。
近年来,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在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1.64亿元,衬砌干支渠55公里,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年节约水资源500余万立方米。
在管理节水方面,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积极推广田间节水技术,实施“双标尺、同计量”和节水奖励政策,全面落实了“分类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的价格政策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灌区年均减少输配水管理损失300余万立方米,年均节水2000余万立方米,年减少群众浇地负担600余万元。
“下一步,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将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动态,全力以赴做好用水组织和动员工作,力争3月底完成渠首5000万立方米的灌溉引水任务,灌溉作物50余万亩,全力保障灌区夏粮丰产丰收和经济作物用水需求。”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副主任李浩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