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QQ图片20160527153116.png

渔舟汉江入画来

  “漾舟汉江上,挂席候风生。临泛何容与,爱此江水清。”在陕南人民共同努力下,古人诗句中描写汉江的情景,正在一步步重现。“继续推进汉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的叮嘱,巨大地鼓舞着陕西人民。

  我省2012年启动汉江综合整治三年来,防洪保安、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改善均成效显著,沿江干流13个县区,城市重心向江靠拢、延伸……

  防洪固堤,护佑沿岸人民安居乐业

  2014年9月13日8时许,汉江入汛最大洪峰经白河县顺利出陕。正在建设的白河县城防洪工程,坚固堤防让洪峰有惊无险。

  说起来,陕南人民对汉江又爱又怕。爱的是其水量丰沛、水质优良,哺育了两岸人民;怕的是洪涝灾害频发,平均4年发生一次较大洪水,局部暴雨洪灾年年发生,沿岸群众饱受磨难,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近30年来,洪灾造成受灾农田260万亩次,受灾人口460万人次,死亡387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75亿元。防洪固堤,成为护佑沿江群众福祉和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根基。

  东坝,安康市城区地势最低区域。28年里,先后19次遭洪水淹没。2011年,东坝防洪工程启动,总投资5.8亿元,目前工程已经完工,新建堤防3680米,堤顶高程达到253米,惠及2万多群众,保护耕地4000多亩,区域群众安居乐业,再不为被淹担惊受怕。

  除白河、东坝外,汉江综合整治还开工建设了旬阳、石泉县城防洪工程和汉中市城区汉江中林滩段、城固江湾滩段、勉县翻板闸至堰口河段等一批事关汉江防洪安全的重点段防洪工程。目前,大都相继完成或基本完成主体工程。

  为保护好南水北调水源地,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上,防洪工程涉及的沿江13个县区,目前已建设堤防护坡147公里,实施中小河流治理40条,治理河长267公里,57座小(2)型病险水库得以加固,全面建成覆盖汉江流域20个县区、368个乡镇、3233个村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

  水保工程,“三跑田”变“三保田”

  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给汉江水质带来巨大“压力”。目前,汉江综治“水土保持工程”,已处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主体地位。

  陕南地区坡耕地,平均每年亩流失表土1.5厘米,约12吨土壤,相当于每亩每年损失氮磷钾肥270公斤。土地肥力不断降低,迫使农民不断增加化肥使用量,造成生态恶性循环。水土流失产生的大量泥沙,吸附和携带化肥、农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面源污染。水土流失危害不除,水质就难以保证。

  据悉,水保工程已累计治理小流域470条,完成治理水土流失1.3万平方公里,新修基本农田2万多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经济林27万公顷。

  水保工程的“林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系统,增强了涵养水源的能力;“工程措施”的实施,变“三跑田”为“三保田”(保肥、保土、保水)。目前,水源地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平方公里,拦截流失土壤5000多万吨,拦截地表径流4.3亿立方米,控制面源污染物下泄率达40%。

  3.27平方公里的石泉县杨柳水保生态清洁示范园,通过对农户污水集中收集、过滤、厌氧发酵、生物降解等方式,实现了农村废水污水处理,处理后的水质清澈,完全达到排放标准,农民可以养鱼、种藕。

  人水和谐,打造沿江生态环线

  正在建设的汉江滨水生态公园,集蓄水灌溉、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水力自控翻板闸、天汉大桥段堤防、河道疏浚、沙滩浴场及栈道工程已基本建成,滨江美景渐入眼帘。另外6县中心城区防洪工程及景观配套建设也已基本建成。汉江综治总体框架已见雏形。

  依托综合整治堤顶加固工程,汉中市还积极打造旅游交通、岸线水景观,形成从宁强至西乡7个串珠式滨江城市群和生态景观带,打造沿江生态环线,实现堤固洪畅、水清岸绿“人水和谐”,造福沿岸百姓。

  为使南水北调水源地不受人为影响,近几年,陕南进行大规模移民搬迁,已有20余万户75.35万人,从山上搬到山下的移民新居,不仅改善了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幸福指数,还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有效地保障了水源地的水质。

  “每次到陕南,都会感受到汉江堤岸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省水利厅副厅长魏小抗说,就拿白河来说,把防洪工程建成多功能平台:第一层亲水平台,第二层是行车平台,第三层是观景平台,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汉江一道亮丽的水景观长廊。

郭军 通讯员 王剑
 
  主办:陕西省水利厅 | 中国水利报社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sxsl_2010@163.com
本专区内文章为“中国水利网站”推广专区所属主体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水利网站”的立场及观点。“中国水利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