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探索丰水地区节水之路

  泰州地处长江和淮河交汇处,境内河湖密布、水网纵横,是江淮流域闻名的水乡。近年来,泰州市围绕建设“经济繁荣与生态宜居协调融合、都市风光与田园风光相映生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名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加强水生态工程治理,顺利通过了水利部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验收,探索出了一条丰水地区转变发展思路、构建生态文明的节水之路。

  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实现节水的源头控制。近年来,紧紧抓住泰州市为江苏省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良好机遇,大力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加快全市的转型升级和生态市、区创建,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光伏产业等用水量少、附加值高的产业,积极打造"1+3+N"(装备制造传统优势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和若干个新兴产品集群)的泰州特色产业体系。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新兴产业的科学布局中,倒逼企业放弃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项目,增加低能耗、环保型、高附加值项目,带动企业、园区和地区的节水水平的全面提升,改变泰州水资源的利用格局,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持续在各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和“零排放”示范项目建设,实施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及时淘汰小造纸、小化工等五小企业。率先创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推广精确灌溉等高效节水农业建设,禁止使用高毒农药,既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和农业面源的污染,又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保护了南水北调沿线的清水通道。

  狠抓载体建设,创建节水示范工程。突出抓好节水型灌区建设。积极调整农作物品种,降低高耗水农作物产品种植面积,推广经济效益高、耗水低、附加值高的农作物;大力开展防渗渠等节水工程建设,提高渠系利用系数;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创建了以中艺生态园为代表的31家农业生态示范区,实现了节水型农业增产、增收、不增水的目标。突出抓好节水型企业建设。深入开展企业水平衡测试,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节水措施,加大节水技改投入力度,提高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累计创建节水型企业和节水技改项目267个。突出抓好节水型学校和社区建设。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开展节水知识普及活动,以学校和家庭辐射全社会,建成节水型单位8家、节水型学校58家、节水型社区65家,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了全社会节水。

  加强水生态工程建设,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泰州市地处长江、淮河交汇地区,水环境状况不仅事关泰州的发展,也将影响下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节水型试点建设过程中,泰州市始终将改善人居环境、保证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作为工作重点,采取“源头控制、污染源治理、水体修复”全过程水资源保护工作,落实饮用水水源地“四个到位、三个没有、两个达标、一个保障”管理措施。一是加强饮用水源地和清水通道的建设保护。定期排查水源地周围污染源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共处理影响水源安全的排污企业102家,搬迁码头16座,对重点水功能区水质实施旬测旬报。二是加强水环境整治。泰州城区先后投资10余亿元,对57条城市河道开展综合整治,全市疏浚县、乡级河道57条、村庄河道9024条,建成了凤凰河、溱湖、引江河三个国家水利风景区, 1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97个泰州市级生态村。三是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强企业节水减排、重点污染企业废污水达标排放。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11座,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增至40.5万吨/日,累计实现COD减排量8000余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从2008年22.8%提高到76.04%,全市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好转。

  加强河湖治理和连通,提升河湖健康指数。近年来,泰州市在推进“文化名城、医药名城、生态名城”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在河湖治理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加快退渔还湖进程,维护河湖“蓝线”。从2010年起,泰州市就按照“综合整治、退渔还湖、生态修复、生态养殖”的思路,实施大纵湖综合整治工程。清理湖底淤泥,清理湖面漂浮物,拓宽行洪通道4.5公里,平毁7000亩的养殖圩埂,拆除1.5万多亩的围网设施,累计完成投入近3000万元。加强河湖巡查,严格执行省湖泊保护条例和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保护规划,及时制止侵占河湖水域的建设行为,确保河湖面积不萎缩。二是加大人工湖建设力度,增添城市“绿肺”。近年来,泰州市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饮水安全、增加城市发展活力,投入数十亿元用于人工湖建设。目前已经建成的人工湖有天德湖、翔凤湖、龙湖、牧城公园,总面积超过2000亩。三是加强污染治理 ,维护河湖生态。国家水利风景区姜堰溱湖湿地,湖荡面积由最初的不足2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的近20平方公里。为了确保河湖水质,姜堰市于2012年投资3300万元兴建溱湖污水处理厂、修复溱湖周边植被,进一步改善溱湖生态。目前,泰州市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由2008年22.8%提高到76.04%,全市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好转。四是注重河湖连通,促进水生态文明。泰州市在水系治理中将江淮水系、城乡水系、河湖水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系统整治。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引江河、泰东河、卤汀河等清水通道的作用,有机将天然湖泊、人工湖泊与骨干河道进行连通活水,确保流水不腐,互为保障。

  坚持水文化引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常态化。专门成立了水文化研究会并设水资源分会,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学校、机关指导节水工作,传播节水文化,组织各类节水文化创意活动,提高了城乡居民节水用水积极性。每年,泰州市都举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向各地游客展示泰州的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宣传泰州的节水文化。建设了水文化展览馆,摄制了节水文化宣教片,各市(区)编辑了一部分节水宣传手册,一些摄影家、书法家、文学家通过影展、书画展、文艺作品从多角度、多侧面来展示泰州的节水文化。在水利展览馆,经常可以看到领导、市民、学生参观节水型社会成果展。在市区有专门的节水文化长廊,宣传节水法规、普及节水知识、弘扬节水文化。在社区有专门的节水宣传栏,不少家庭还张贴了节水宣传画,居民之间还互传着一些经济实用的节水顺口溜。泰州师专等高校有专门的节水形象大使,定期向学生普及节水知识,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等学校有专门的校园网站,征集学生节水的金点子、刊载节水的获奖征文、展示有创意的宿舍节水文化,尚美中学等学校还有专门的节水课本。在车站、宾馆等公共场所,有形象生动的节水漫画。潜移默化的节水文化,有力地提高了泰州市城乡居民的节水意识,促进了全市节水工作的常态化。(供稿:泰州市水利局)


主办:江苏省水利厅 | 中国水利报社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jszq@chinawater.com.cn

本专区内文章为“中国水利网站”推广专区所属主体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水利网站”的立场及观点。“中国水利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