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淮北受旱各地全面打响抗旱攻坚战

去年汛后以来,我省淮北地区持续少雨,沂沭泗上中游地区基本无来水补充,湖库蓄水不足。前期,省防指虽通过加大水源调度,有效保障了该地区城乡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航运用水,但今年5月1日入汛以来,淮北地区气候异常,降雨明显偏少,累计面降雨量15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2%,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小值;6月25日入梅以来,淮北地区面降雨量仅3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3%。由于长期干旱少雨,同时淮河、沂沭泗上游来水异常偏少,加上农业夏栽、农作物生长大用水等持续消耗,致使淮北地区主要湖库蓄水不足,水位持续下降,抗旱形势日趋严峻。目前,我省淮北地区有徐州、连云港、宿迁3市17个县(市、区)受旱,农作物受旱面积达674.8万亩,运河部分河段出现船只积压现象。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淮北受旱各地立足抗大旱、抗长旱,广泛动员,迅速行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齐心协力打响抗旱攻坚战,最大程度减少干旱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徐州市优化调度各类引提水工程运行,严格执行省防指调度指令和水源分配计划,全力维持抗旱用水需求。市委领导就抗旱工作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各地高度关注雨情、水情和旱情,根据旱情发展,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水利部门要加大翻水调水力度,抓好各类泵站检修维护,保证工程正常运转,确保用水安全。市政府分管领导专题召开抗旱会商会,决定启动抗旱三级应急响应,并动员全市各地和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当前抗旱面临的严竣形势,共同采取措施做好抗旱减灾工作。7月份以来,该市共投入抗旱设备3.3万台套、机电井4020眼,启用泵站1121处,抗旱用电1366万度,抗旱用油418吨,累计引提水量2.8亿方,抗旱浇灌面积137万亩次。

宿迁市针对境内河湖水位偏低,骆马湖取水口取水和水产养殖受到影响,周边灌区末梢用水困难,部分高亢地区农作物出现旱情的实际,认真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确保随时启动抗旱预案投入抗旱战斗。加强用水管理,严格按照省防指下达的7月下旬用水计划,制定《宿迁市7月下旬抗旱水源应急调度分配计划》,加强河湖沿线灌溉、工业生产等取水口门管理,强化巡查、督查,杜绝水源浪费。做好启用中运河备用水源地准备,适时采用双水源地供水,确保城区居民生活生产用水。请求省防指支援,由省抗旱服务队架设临时机泵10台套,解决井头、嶂山林场等高亢地区1万余亩水稻灌溉用水困难。同时,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根据天气条件,择机实施人工增雨。7月18日凌晨,通过气象部门人工增雨作业,泗洪县境内普降小到中雨,平均降雨量25.8mm,一定程度上缓解泗洪县当前旱情。截至目前,该市累计投入抗旱人数1300人,机泵920台套,资金1260万元。

连云港市通过省、市、县、群众四级联动,形成抗旱整体合力,全市旱情得到有效控制。省防指不断加大南水补水力度,向东海县供水的蔷北地涵供水流量最大增加至16立方米每秒,通过南偏泓向灌云、灌南、徐圩等地调水流量最大增至30立方米每秒,通过沭新退水闸向蔷薇河送水11立方米每秒,今年1~6月,连云港市累计调引江淮水约5.97亿立方米。在积极争取南水的同时,市防指突出重点,积极优化水源调度,调度石梁河水库向东海、赣榆两地灌区供水4.21亿立方米,对全市实行计划用水,采取轮灌和错峰用水,确保全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需求;坚持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山岭地区以水库水源、大口井以及地下水源为主,平原河网地区以沟河水源为主,千方百计节约用水,做好长期抗旱充分准备。各受旱县区及时掌握旱情发展趋势,统计上报旱情报表、反映旱情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并根据旱情发展和水源情况,适时调整用水计划,明确专人负责管水,严防水源浪费,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努力实现水源利用最优化。受旱地区群众不等不靠,克服畏难情绪,采取得力措施,掀起了抗旱保苗热潮,自发对土地进行抗旱灌溉,其中中东部的水稻灌区完成抗旱浇灌面积96万亩次,基本满足受旱作物灌溉需求。

据统计,截至7月22日,徐州、连云港、宿迁三市共投入抗旱劳力43万人,开动机电井1.0万眼、泵站3744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5.9万台套;共投入抗旱资金1.89亿元,抗旱用电1.8亿度,抗旱用油2927吨;抗旱浇灌面积350万亩、552万亩次。


主办:江苏省水利厅 | 中国水利报社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jszq@chinawater.com.cn

本专区内文章为“中国水利网站”推广专区所属主体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水利网站”的立场及观点。“中国水利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