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市涵江区:执“绿”为笔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04-20
 

  水清岸绿,移步换景;推窗见绿,出门就能逛公园……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以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为切入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执“绿”为笔,营造优良水生态环境,将河湖治理的水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描绘出一幅美丽宜居的水岸生态画卷。

  惠民利民为民 营造优良环境

  清澈干净的溪流,在涵江区白沙镇日夜奔流。良好的水生态,是白沙镇最大的优势和潜力,也是永续发展的基石。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实现生态宜居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在源头上,最大程度杜绝污水入河的重要手段。2024年以来,白沙镇全力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切实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落到实处。项目总投资约970万元,涉及广山、宝阳、狮亭3个村,铺设管道总长近8000米、新建一体化提升泵站5座,改造人工湿地1个。

  2023年,涵江区新建城乡污水管网13.2公里。同时,结合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以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坚持系统治理、水陆统筹,通过污水管网收集等源头管控措施,持续跟踪宫口河城市黑臭水体及建成区其他内河治理,实施完善一批城区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提升内河水质,主要流域水质优良率达100%。

  为给居民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居住空间,涵江区还把污水管网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相衔接,重新布设地下管线,增设污水管道,并对小区周边环境进行整治,重新统一规划配套设施,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2024年,涵江区深入实施城乡污水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同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创建木兰溪口省级湿地公园,持续提升内河水质。

  建设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补水管道,完成小水电站下泄设施改造,持续推进流域水系连通疏浚,完成“蓝色海湾”整治……从源头到末端,涵江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以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统揽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

  释放生态红利 打造发展优势

  涵江区庄边镇黄龙村是库区移民村。近年来,黄龙村积极建设“黄龙十景”“茶山垦荒体验园”“黄龙森林公园”等景观,借助移民村发展农家乐,弘扬移民文化、民俗文化、竹文化、黄龙茶文化。

  作为福建省最美乡村、省级库区移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省级文明村,黄龙村以提升村庄品位,发展乡村旅游为目标,加快山塘及休闲道路、鸡笼寨登山栈道等项目的建设进度。规划建设农民公园、溪道两旁护坡及休闲道等工程,为建设幸福黄龙夯实基础,将黄龙村打造成福建省移民品牌村。

  站在高处,极目眺望苏洋陂,拦溪屹立,碧波荡漾,溪水溢坝流淌,飞珠喷玉,好一幅天然有声风景画。建于北宋的苏洋陂原陂长约80米,宽约4米,引水灌溉农田约46.66公顷,之后由郑樵续修,是福建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陂遭水毁。近年来,白沙镇持续开展苏洋陂修缮工作,为下游农田灌溉和城区饮水奠定了基础。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作为科学治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涵江区以其统揽美丽涵江建设。目前,10.5公里福道生态文化走廊精品示范段正加快建设中,通过水文、生态、人文、产业等要素联动,打造水清岸绿、文脉荟萃、产业赋能的涵江特色十里文化滨水长廊。

  2023年,涵江区用好用活优质水生态环境,探索“幸福河湖+乡村振兴”的农文旅实践,培育出萩山来信、入山随宿等文旅产业品牌,成为假期周边游的爆款,接待游客人数增长52.0%,旅游总收入增长51.9%,实现“水生态改善—水经济发展—水生态巩固”良性互动循环。

  让城乡居住环境更加舒适,让水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涵江区将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致力于打造让人民群众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幸福河湖,推动涵江绿色高质量发展。

 
田慧莹 朱曦
责任编辑:陈帅
b2aed0d253e1470d8bc5eb000a743a8b_B_BASIC.jpg
d5aa206b3cfe433d8aa9f6f989554afc_B_BASIC.jpg
微信图片_20210903163923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10903103031.jpg
微信图片_20210903102930.png
微信图片_20210903102644.jpg
微信图片_20210903102547.png
微信图片_20210903102420.png
 
本专区内文章为“中国水利网站”推广专区所属主体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水利网站”的立场及观点。“中国水利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福建省水利厅办公室主办 中国水利报社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