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浙江

丰收季,呼日村收获另一种“甜”

发表时间:2025-10-01

  □本报记者 葛芳妙

  9月,临安迎来山核桃采收季。“在外工作的孩子全回来了,家家户户过年人都没这么齐。”呼日村党总支书记高忠说。位于浙江杭州临安区岛石镇的呼日村,常住人口仅600余人,但每逢采收季便会迎来1800多人的返乡人口,用水量成倍增长。

  今年不同的是,村里的深井泵安静了下来。山核桃开杆前,高忠关停了村内4口深井泵——它们曾是村民的“生命泉”。8月26日,随着临安区岛石镇管网扩网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呼日村作为管网延伸末端的最后一站,也一户不落地用上了与城镇同网同质的水。

  这是村民期盼多年的“幸福水”。

  呼日村地处临安西北部山区,村里虽建有4座单村水站,但因坡缓源短、蓄水困难,一到干旱或用水高峰,依然“靠天吃水”。为此,村里自筹资金,为每座水站配备了一口约200米深的深井泵,勉强维持日常供水。

  深井泵运行成本高昂。每座泵一年工作200多天,光电费就要七八万元,还不算设备损耗。由于长期高负荷运转,水泵经常损坏。“泵一停,乡亲们就没水用!”高忠对此心力交瘁。

  2016年大旱时,其中1座水泵在用水高峰时坏了。“投诉电话都打爆了,大家没水做饭、洗澡,情绪很激动。”他回忆,村干部兵分两路:一队动员党员和志愿者,用村里能装水的车去镇上拉水,优先送给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另一队连夜寻找匹配的水泵。直到新泵安装完毕,“水荒”才暂告平息。

  “关停深井泵,不仅是因为供水有了保障,更是为了让乡亲们过上更健康、更有品质的生活。”高忠说。这次村里通知签订供水合同,仅两天签约率就超过95%,剩余几户常年不在家的,也趁山核桃采摘季回来完成了签约。

  在临安城区工作的高家伟,特意请假三天回乡支援采摘。除了丰收的喜悦,更让他高兴的是实现了“用水自由”。“往年这时候村里的水常常供不应求,水龙头断断续续,忙了一天想洗个澡都难。”他拧开水龙头笑着说,“现在水压足,我家三楼都上得去。”退休教师凌卫平之前看着邻村陆续通上了镇上岛石水厂的水,总向村里打听这项供水工程的进度。他对城镇水厂的水很放心:“岛石水厂从水库取水,水质更好。”

  城乡喝上同网同质水为何不易?临安区水利水电局农饮科科长吴水丰解释:“临安是省内陆域面积最大的行政区,东西距离100多公里、高差近1800米,90%以上是农村供水覆盖区域,建设和管理的难度都很大。”针对面积广、山区多、居住散的特点,当地投入30余亿元,推进水厂扩网、联村供水等措施,包括呼日村在内约90%的农村人口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供水。

  剩余10%农村人口的用水如何保障?“我们采用单村单点供水模式兜底,在就近水源建设标准水站,水质经净化、消毒合格后,通过管网输送到户。”吴水丰介绍。目前,临安区已形成“城镇水厂供水为主、联村单村水站供水为辅”的农村供水新格局,共建有5座城镇水厂、12座联村水厂和84座单村水站。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0月1日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