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自管”到“合力治” ——浙江台州市探索跨界河湖治理新路径
发表时间:2025-07-08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记者 李攀
江南渠道、中干渠地处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永宁江南岸,是长潭水库灌区上下游相连的骨干水系,流经3个乡镇街道27个村(社区)。因跨区域管理权责分割、治理合力不足、协同机制不畅等问题,江南渠道、中干渠曾面临治理效率不够高的困境。
如何进一步提升江南渠道、中干渠的治理成效?机制创新是破解跨界治水难题的关键一招。在浙江省、台州市河长办指导下,两渠市级河长创新建立“五联”共保联治工作机制,通过“联定目标、联合巡查、联合会商、联合整改、联合验收”,推动江南渠道、中干渠水系重大问题一体寻找、治理对策一体探讨、问题整改一体推进、年度目标一体制订,探索出了跨界河湖联合治理的有效路径。
两渠市级河长形成了推进跨区域河湖共保联治的思想共识,建立了上下游统一的“155”治水工作体系,即以1个总目标——打造幸福河湖样板河为牵引,以建设“生态河、景观河、文化河、富民河、安全河”等“五河”为主要任务,以“目标治水、制度治水、工程治水、文化治水、联合治水”等“五治”举措为综合抓手,合力护好一泓清水。
2025年伊始,两渠统一部署“一河一策”年度工作,总投资3377万元,科学谋划推进19个联合治水项目,实现跨区域治水“一张图”推进。
两渠建立每季度联合巡查工作机制,通过组织各级责任部门、各级河长现场踏勘、河岸走访、河道查看等多种方式开展巡河,摸清上下游共保联治存在的问题,列出清单、建立台账,进一步加强上下游的工作对接,共同做好水质保护。
针对联合巡查发现的问题和联保共治目标任务,两渠统筹市区两级财政、水利、环保、农业等部门,联合召开会商会,建立重大问题“交办单—实施方案—销号单”三表单闭环管理机制,健全“流域统筹、属地管理”责任划分机制,凝聚“河长+部门+镇街”三方力量,明确了各环节责任主体与工作要求,避免问题整改流于形式,确保取得实效。
根据联合会商形成的整改方案,两渠开展联合整治专项行动,对存在的点位问题逐项联合整改。根据工作机制,整改工作完成后,组织相关单位代表对整改成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及时销号,仍有问题的深化整改,确保整改工作落实落地。
“五联”共保联治机制推动江南渠道和中干渠从“分段治水”向“流域共治”迈进。2024年,两渠跨区域问题解决时效同比提升40%,河道环境整洁度与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高。江南渠道平均水质达Ⅱ类,水质明显改善,年度治水工作位居浙江省前列;中干渠水质达标月份同比增加20%。
“江南渠道、中干渠的联合治理实践表明,跨界河湖治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一体管护,必须坚持机制创新、联动治水,必须坚持责任落实、扎实治理,跨界河湖治理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台州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林杨说,台州将深化“五联”机制创新,为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提供实践样本。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7月8日
作者:李攀
责任编辑:安天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