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三步走 幸福花儿开
发表时间:2024-08-27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记者 迟诚 徐鹤群 通讯员 钟若茜
当山塘遇上月季花,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在浙江省常山县,一项“三步走”的改革,打通了“资源-资产-资金-产业”的转换之路,奏响推动乡村共富的幸福曲。
确权发证
夏秋时节,常山县新昌乡郭塘村的焦坞山塘宁静秀美。
“焦坞山塘在我们村有四五十年了,之前从没想过在它身上做文章。”郭塘村党支部书记张荣说,“现在,小小的焦坞山塘已经拥有‘三证’,不动产权证、经营权证、水资源使用权证,是我们村的‘绿色宝库’。”
明晰产权,激活“沉睡资源”。2023年以来,常山县推动水利工程不动产权、经营权、水资源使用权确权。截至目前,常山县已完成36座山塘水库不动产权确权颁证,其中有10座山塘水库完成经营权确权颁证。
“三权”中,水资源使用权的确权缺少标准和先例。
“我们创新采用了便于理解、利于操作的方式进行确权。”常山县林业水利局局长林永周介绍,常山县以山塘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扣除蒸发渗漏、洪水弃水的水量来确定可配置水资源量。
这种确权方式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支持,常山县已为郭塘村两座山塘颁发了水资源使用权证。
近年来,浙江深入推进水利工程不动产登记试点工作。目前,全省3个试点市县累计颁发了226本水利工程不动产登记证书。
以证变现
每塘三证,郭塘村底气十足。
2023年,郭塘村凭借这6张证,成功从常山县商业银行获得贷款200万元。
“这几年,银行一直在寻找金融与绿色发展、乡村共富的结合点。”常山县农村商业银行芳村支行新昌分理处主任周业凯介绍,依托水利工程的三证确权,银行推出“水美”幸福河湖贷,借款人可通过信用模式、保证模式、抵押模式等方式申请贷款。
“这笔贷款的部分资金将用来反哺水利建设。”林永周介绍,幸福河湖贷的部分资金用于配套幸福河湖建设,开展“水美庭院”建设、小流域河道整治、亲水节点打造、水美产业发展等项目,打造“水利+”品牌。
“后续我们将对幸福河湖创建成果进行评估授信,继续延伸金融服务,拓宽‘水利+’产业发展资金渠道。”周业凯说。
投资兴业
郭塘村发展月季产业多年,总是不温不火。直到2023年,利用这笔幸福河湖贷款,张荣带领村民改良月季品种,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基础设施,从单纯卖花向卖服务、卖风光一体化发展,实现了月季产业的转型升级。
张荣介绍,以前郭塘村种植月季300亩,年收入为100万元;如今,月季种植面积只有100亩,年收入却超300万元。
如今的郭塘村,小池塘里荷花绽放,百亩月季园内月季争奇斗艳。坐上观光车转上一圈,看山、赏花、观水,随处是景。每逢节假日,郭塘村还开展“U见月季·遇见爱”活动,游客只要参与活动就可获得抵金券,凭券可到农户家“蹭饭”抵现,也可购买山茶油等土特产品。
郭塘村通过发展月季产业,将一批农民培养成园艺师、花艺师。村里和县城的一些公共场所合作,做的不只是出售月季这一锤子买卖,而是提供持续的绿化养护服务。仅此一项,今年已签约订单额近1000万元。
村里村外,一朵花的产业链在延伸。幸福河湖贷为郭塘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4年以来郭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
郭塘村以水兴业的发展模式,折射出别具浙江特色的乡村共富新风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在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的作用下,水不仅只是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基础保障,还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一扇扇通往更高质量、更多可能的发展之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8月27日
作者:迟诚 徐鹤群 钟若茜
责任编辑:罗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