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同心抵御“暴力梅”
□本报通讯员 陆炳旭 王伟伊
“水旱灾害应急响应降至Ⅳ级!”6月29日23时,随着雨势逐渐变弱,浙江省杭州市入梅以来的连续强降雨告一段落。
截至6月29日17时,杭州这一轮降雨总量378毫米,有227个站点降雨超过500毫米;新安江水库开闸泄洪122小时,开展10次泄洪闸调度,最多开7孔泄洪闸泄洪;全市平原河网排涝3.66亿立方米,大中型水库错峰泄洪19.5亿立方米,转移群众9129人……
面对这场“大考”,杭州水利系统以扎实的防御准备、科学的防洪调度、精准的风险管控,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未雨绸缪 与风雨竞速
如何跑在风雨前面?
汛前,全市开展水旱灾害防御汛前准备和风险隐患大排查。5月28日,杭州市副市长宦金元就带队赴余杭区和在建重点水利工程检查防汛工作;全市水利系统累计出动检查人员1万余人次,检查工程5289处,完成2020个山洪灾害重要村落危险区划定,落实转移责任人2113名。
“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6月19日15时30分,面对杭州市内大范围强降雨,市林业水利局果断启动应急响应,应对这场“大考”。
6月23日,周末的会议室,灯火通明,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局长马骏和副局长黄健勇紧急研判分析,部署山洪灾害防御、水库调度等工作。此时,为及时给防汛调度决策提供依据,预报员们已连续奋斗了6个昼夜。
在信息感知“一张网”作用下,2102个水文自动监测站源源不断传递雨水情信息2800余万条,触发山洪预警信息6.4万条。
“我们搭建了防洪数字管控平台,绘制‘洪水风险图’,实现洪水风险识别、研判、管控和应急救援集约化管理,为人员转移和防洪抢险提供重要支撑。”杭州市林水局防御处工作人员说。
未雨绸缪的研判,为市、县两级科学调度提供了方案,也为防御这场“暴力梅”赢得了先机。
科学调度 与洪水较量
水利工程是抵御暴雨洪流的中流砥柱。
6月23日11时,新安江水库水位104.27米,入库流量超过2600立方米每秒,并继续加大。当日下午,在轰鸣的水声中,新安江水库开启5号泄洪闸泄洪。这是时隔4年来,新安江水库又一次开闸泄洪。
短短几天时间,新安江水库经历了10次泄洪闸调度。
“7时45分,三堡泵站已开启3号机组!”“9时35分,八堡泵站已开启1号机组!”6月23日,杭州市南排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工作群内传来开机报告,并实时通报机组运行工况。“截至6月29日17时,三堡泵站、八堡泵站累计开机835.7台时,排涝1.5亿立方米,相当于排了10.7个西湖的蓄水量。”南排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在决战“暴力梅”中,新安江水库、青山水库、分水江水库、三堡泵站、八堡泵站、钱塘江干流海塘等一大批防洪重器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防汛面前,时间就是一切。快速反应、科学调度、精准错峰是防汛救灾的“法宝”。杭州市林水局及时对分水江流域实施预泄预排,华光潭、青山殿、英公、分水江4座水库为后期错峰预腾库容3800万立方米。
6月27日16时,随着余杭北湖6个泄洪闸全部拉起,滚滚洪水涌入北湖滞洪区,瓶窑站的水位逐渐退下。与此同时,东苕溪青山、水涛庄、四岭等大中型水库联合调度,实现了洪水错峰58.1小时,有力保证了东苕溪流域防洪安全。
众志成城 与人民共济
面对汛情,杭州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一线日夜坚守,冲锋在前。
自启动Ⅳ级应急响应以来,淳安、建德、桐庐、富阳、临安等地开展险情排查、临时抢修、人员转移等工作,将可能受灾的群众转移至安置点。杭州市林水局派出5支队伍,奔赴一线开展指导。
富阳区春渚村安置点可接收260余名安置群众。“转移人员入住后都会收到一个应急包,里面装有脸盆、被子、睡衣、拖鞋等生活用品。为让群众住得安心,安置点还组织医疗体检、公益理发、下围棋等活动。”工作人员介绍。
汛情无情人有情,杭州水利系统职工与群众携手抗洪,共同打赢“暴力梅”这场“硬仗”。
暴雨渐停,阳光将至,水利人马上要投入梅雨后复盘的工作,防汛的故事还将延续……
作者:陆炳旭 王伟伊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