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浙江

盘活水资产 激活水经济 做活水文化

浙江:开放共享让水利工程“活”起来

发表时间:2024-04-09

绍兴市上虞区曹娥江“一江两岸”三期景观 本报通讯员 魏新宇 摄

  □本报通讯员 葛捍东

  浙江省现有水库4268座、规模以上堤塘2866条、闸站4061座,这些成为促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重要基础保障。近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省立足“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围绕“水利+”融合理念,持续深化水利工程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盘活水资产、激活水经济、做活水文化,打造出一批具有浙江水利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共享“水利开放”空间 盘活水资产

  浙江省以确保水利工程安全为底线,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开放、共享的空间,最大限度拓展功能,实现效益最大化,盘活水资产。大兴港闸、大柴山湾水库的创新探索,正是浙江省开放共享水利工程的缩影之一。

  在湖州南太湖新区城市CBD(中央商务区)南侧,是红砖幕墙包裹的大兴港水闸。湖州市引入500余万元社会资金加固改造水闸外立面并进行内部装修,将其打造为包括“最美书屋”、咖啡馆的地标建筑,高峰时每天为水闸带来1500余人的客流量,也成功激活了2.18亿元的项目,这一切得益于水闸内部空间的适度开放。如今,水闸不仅防洪功能强大,还实现了资产的有效利用和日常维护的良性循环。

  在杭州临安区,实施了大坝重建、水库清淤和水环境系统提升改造工程的大柴山湾水库,适度开放水域空间,将其租赁给临安区游泳协会,三年租金24万元,有效盘活水库资源,增加当地经济收入、促进水库运行维护。

  共融“一江两岸”发展 激活水经济

  浙江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将生态“好”水变成经济“活”水的新路径,让“好水”源源不断释放经济活力。

  滨河之畔的曹娥江城防工程,融合“一江两岸,一动一静”理念,打造了“城市阳台”和“金滩戏水”等休闲运动广场,形成滨水特色景观,吸引了大批国际体育赛事在此举办,催生出“e游小镇”等新兴产业,为城市注入新活力。

  临海之畔,舟山新城依托万丈塘提升改造工程,按照“绿色新岛城,活力艳明珠”的设计理念,打造了堤前廊道、堤顶骑行道、堤后休闲道等16个景观节点,形成了新城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同时,舟山市还依托万丈塘提升改造工程打造了“十里海街”,布设特色商业点,招商运营举办“海湾之夜”文化节,进一步推动了“幸福水经济”的繁荣,为新城共富共美的新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共谱“兴水惠民”乐章 传承水文化

  浙江省深入挖掘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将水文化融入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提高水利工程的文化品位。

  曹娥江大闸横卧于曹娥江入钱塘江交汇口,以传承当地特色水文化为主线,依托大闸陈列馆,将先贤治水精神、古代水利工程建筑风格、古三江闸“应宿”文化等有机融合,激励着水利人用情用力守护水文化丰碑。

  三堡排涝泵站立于钱塘江杭州湾畔,依托科普馆和水利文化公园,讲述城水共生的水故事,讴歌水利建设成就,为社会公众走进水利、了解水利、参与水利提供有效平台。工程建成以来,累计接待参观人员近3万人次。

  顾渚水库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湖州长兴县顾渚村,这里被誉为“茶文化圣地”。在确保水库安全运营的前提下,管理区内精心修建了栈道、观景平台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感受山水之美的服务。同时,在指定区域设置休闲帐篷、临时性商铺摊位等,与周边景点形成互补,共同打造了一个以神秀山水为背景、禅茶文化为灵魂、淳朴民风为特色的休闲观光与乡村旅游胜地。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带动了乡镇和各类经营主体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水库及周边设施的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4月9日

作者:葛捍东
责任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灵秀北支江绘就富春画卷

浙江衢州市:水利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杭州市临安区:“你点我送”普法 水利法规走进农村礼堂

浙江衢州市佛乡水库可研获批

浙江绍兴市:数字赋能 智慧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