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滦入津工程安全输水运行27载
中国水利网站9月11日讯(记者 刘丽敬 通讯员 文静)2010年9月11日,是引滦入津工程建成通水27周年纪念日。27年来,引滦入津工程累计向城市供水198.4亿立方米,供水范围由中心城区逐步辐射到整个滨海新区和其他重点开发区域,从根本上扭转了天津缺水的紧张局面,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成为天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天津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用水水源不足现象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缺水问题,1982年5月11日,投资11.34亿元的引滦入津工程正式开工,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和天津驻军的艰苦奋战,以及全市人民和167个参建单位的通力合作,于1983年9月11日顺利竣工通水。该工程是一个包括跨流域引水、输水、蓄水、净水和配水等综合性水资源开发利用功能的城市供水系统,横跨津冀两省市和海滦河两大水系,自河北大黑汀水库坝下隧洞入口至天津全长234公里,设计引水量10亿立方米/年。甘甜的滦河水汩汩流入津门,一举结束了全市人民喝苦咸水的历史,为城市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7年来,引滦入津工程累计向城市安全供水198.4亿立方米,为本市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凸显出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居民饮用水水质明显改善,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扭转了工业生产缺水的被动局面,加速了工业发展,改善了投资环境;大大减少了地下水开采,有效控制了地面沉降,彻底改变了上世纪80年代的急剧沉降势头;改善了河道水环境和园林绿地灌溉条件,提供城市环境用水10多亿立方米,全市园林绿地由引滦入津前的1053万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28855万平方米。
27年来,引滦沿线7个管理处1000余名职工昼夜奋战在234公里引滦输水第一线,科学管理,精心呵护,取得了安全输水无事故、工程设施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输水保障率达100%的优异成绩,各项管理居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为确保输水设施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市水务部门先后组织实施了暗渠补强加固、三大泵站更新改造、两座水库大坝除险加固、黎河整治、明渠护砌和隧洞补强加固工程等数百项维修配套工程。为确保引滦水质安全,投资近24亿元兴建引滦入津水源保护工程,新建一条全长34.14公里的专用输水暗渠,彻底解决利用天然河道州河输水带来的排沥矛盾和水质污染问题,年节水2600万立方米以上;综合整治明渠64.2公里,修建巡视道路49公里、隔离网带95.26公里、桥梁34座,栽种乔、灌、花木616万余株、绿篱(绿草)6.7万余平方米,明渠全线绿化面积达449.4万平方米,明渠两侧形成了宽35米、长64.2公里蜿蜒的绿化带,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实施于桥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修建谷坊坝351条,改造生态厕所3万余个,水库周边栽种杨柳绿化带9136亩,建设村内道路及排水沟渠63.8公里,推平鱼池1.4万亩;建成引滦入津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引滦全线的生产控制自动化、调度决策智能化、输水过程可视化、办公系统网络化、工程管理规范化。
近年来,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不断深入,用水需求不断加大。为满足区域内生产生活用水和经济发展需要,天津市水务部门不断加强水利基础建设,扩大引滦供水服务区域。截至目前,已陆续建成引滦入港、入开发区、入汉、入聚酯、入塘、入逸仙园等9条供水管线,原水设计供水能力130万立方米/日,自来水设计供水能力17.5万立方米/日,供水范围由中心城区逐步辐射到整个滨海新区和其他重点开发区域,特别是为天津钢管公司、军粮城发电厂、天铁炼焦化工公司、中石化天津烯烃部、大港油田等大型企业和中新生态城、中心渔港、南港工业区等新型功能区提供供水服务,目前正在继续向中心渔港、玖龙纸业、汉沽高新技术产业园、大港区南港工业园、港西工业园等经济发展热点区域拓展。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9月11日
作者:刘丽敬 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