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陕西

鏖战夏灌保供水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抗旱保灌纪实

发表时间:2025-08-20

  刘艳芹

  今年7月以来,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平均降雨量不足40毫米,较常年偏少七成左右。面对灌区春夏连旱和渠首枢纽改造工程施工带来的双重压力,交口抽渭灌溉中心以“旱情就是命令,保灌就是责任”的紧迫感,科学调度,在渭北旱塬上谱写了一曲抗旱壮歌。截至8月15日,交口抽渭灌区2025年冬春夏三个灌季渠首累计引水3.08亿立方米,累计灌溉各类作物近300万亩次,创下灌区建成运行55年来最高纪录。

  攻坚克难抢水源

  站在交口抽渭渠首站下游护岸上,望着正在修复加固的临时拦河坝,交口抽渭灌溉中心总工程师兼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井涌泉神情凝重:“今年泾河频繁涨水翻砂,渭河主流南移,进水闸前严重淤积,给抗旱保供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确保抗旱灌溉,正在实施的渠首枢纽改造项目采取“边建设、边运行”模式。井涌泉介绍,项目部抢在夏灌前完成进水闸建设,并采取渠首疏浚、临时坝加固等举措,抬高闸前水位,保障夏灌满负荷运行,尽最大能力满足群众用水需求。夏灌以来,面对四次洪水袭击,交口抽渭人先后四次抢险、四次开机,用顽强意志筑起抗旱保灌的钢铁长城。  

  “7月11日那次66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冲垮临时坝,我们连续奋战8天才恢复供水。”回忆抢险场景,井涌泉仍心有余悸,“后续三次洪水造成100多米宽、5万立方米的淤积,拦污栅淤泥最深达3米。”

  正值玉米拔节生长关键期,在灌区,机械24小时轰鸣,人员三班轮守,清淤疏浚、加固临时坝……8月10日恢复供水后,渠首站10台机组满负荷运转,日灌农田3万余亩,有力加快了抗旱进度。

  织密水网筑保障

  面对严峻旱情,交口抽渭灌区提前制定《2025年抗旱工作预案》,创新建立县区水务局、乡镇街办、斗组管水员三级联动机制。针对渠首供水能力下降问题,量身定制抗旱灌溉应急预案,实施“分区轮灌、井渠联调”的精准配水模式,让每滴水都发挥最大效益。

  在北干下游的张桥站,800多米输水带如银龙蜿蜒,技术人员正在现场指导小高抽作业。截至8月15日,该站实现渠灌4万亩次,井灌1万亩次,小高抽浇灌5000余亩次。北干北倪站的2台变频机组大显身手,通过智能设备调节,破解了“小流量难开机”的技术瓶颈。据张桥站站长姚岁武介绍,他们建立三级巡查体系,5月以来抢修渠道300多米,处置隐患7处,全力守护输水“生命线”。

  奉献水利显担当

  来到北倪站机房,34岁的康秀和53岁的王田军正在认真记录运行数据。从控制平台到机组现场,他们每小时就要进行一次全面巡检。“遇到大流量运行或是刮风下雨时,巡查半小时一次。”康秀说。

  这个5岁孩子的母亲,已20多天没回家,家中老人带着孩子来站上才匆匆见过一面。“顾了工作就顾不上家里了。”作为一个母亲,康秀心里有许多的愧疚,但作为一个灌区水利人,她扛起了自己的职责担当。

  “这么严重的旱情,要不是交口及时来水,这茬庄稼肯定绝收了。”富平县张桥镇北庄村的村民吴铁五望着2米多高的玉米喜不自禁。

  当前,旱情仍在发展,交口抽渭灌溉中心正抢抓河源来水有利时间,以渠首36立方米每秒的大流量满负荷运行。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汩汩清流不仅滋润着丰收的希望,还流淌着交口抽渭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赤子情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8月20日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