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陕西

陕西水利建设跑出“加速度”

发表时间:2025-07-10

引汉济渭工程黄午隧洞11号洞下游与12号洞上游贯通现场 本报通讯员 李明

  □本报记者 刘艳芹

  盛夏时节,三秦大地生机勃勃,一批关乎生态与民生的重点水利与环境治理工程正加速推进,描绘着改善生态、惠及民生的美好图景。
  引汉济渭二期工程迎关键节点
  近日,引汉济渭工程迎来捷报——黄午隧洞11号洞下游与12号洞上游段提前30天顺利贯通,标志着二期南干线隧洞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
  该隧洞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最浅埋深仅13米,且需下穿就峪河,75.9%的围岩为不稳定或极不稳定的微风化云母石英片岩和片麻岩,给工程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面对困难,施工单位精准施策,将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纳入工序严格管控,动态优化施工方案。建设者们合力攻坚,成功克服浅埋、涌泥、塌方等难题,确保了安全高效掘进。项目总工程师尹玉龙介绍,施工团队将加强资源配置,尽快转入二次衬砌施工,为南干线按期通水奠定坚实基础。
  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
  连日来,榆林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如火如荼,预计今年年底完成验收。
  “一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运后,日处理污水能力将提升至12万吨,可满足中心城区50万人的生活污水处理需求。”榆林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生产科科长武占飞说,处理厂出厂水质能稳定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A类标准,将用于道路浇洒、园林绿化及厂区回用。
  目前,已经投运的榆林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日均处理污水超5万立方米。该厂运用先进工艺,将污水净化为再生水,并通过堆肥技术将污泥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实现了污水处理的绿色闭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生态廊道惠及民生
  来到榆林市子洲县大理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颐和小区段施工现场,机械轰鸣,数十名工人正在铺设管道。
  该项目一期共分5个标段,目前土建部分基本完工,整体进度达40%。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水质净化、生态修复、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体系,促进大理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显著提升生态屏障功能与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与民生的双赢。
  子洲县近年来坚持“生态立县”,以大理河治理为引领,同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垃圾处理设施升级与智慧平台建设等,并成立专业公司规范污水处理,通过系统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从穿山越岭的水利工程,到提质增效的污水处理厂,再到精心修复流域生态,这些重点工程的持续推进,正为三秦大地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的幸福靠山。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7月10日

作者:刘艳芹
责任编辑:安天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