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陕西

深耕高原沟壑 守护绿水青山

无定河上的璀璨明珠——陕西绥德辛店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发表时间:2021-11-03

  □通讯员 郭星 刘郭阳

  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黄河上中下游沿线,先后两次主持召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治黄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道路,擘画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宏伟蓝图。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足主责主业,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全力推进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

  辛店沟小流域——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之间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中游左岸,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小流域。在1952年,小流域面积1.44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22平方公里,治理前土壤多年侵蚀模数为每年每平方公里18000吨,属剧烈水土流失区。经过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69年的治理,已经成为集“综合治理、水保示范、监测试验、成果展示、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具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特色的新型现代水保科技示范园。2021年11月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辛店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被评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站址初建

  1951年3月,在地方党政的支持下,经陕西省农林所批准,建立了陕西省米脂水土保持工作站,陶克任站长,站址在米脂县城隍庙内。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无定河流域查勘队,沿无定河水系查勘,鉴于米脂水土保持治山治水取得的成效,决定在绥德成立陕北水土保持推广站(1956年更名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主要任务是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水土流失规律,探索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配置模式、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浙江绍兴人陶克担任站长,开始了深耕高原沟壑69年的征程。

  随着试验站的成立,这里也迎来了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心怀绿色梦想的有志青年。从这里,他们带着村民打坝淤地、排水治碱、修建梯田、径流观测、引水拉沙、水坠坝施工,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建站初期,研究水土流失要到各村大队搞样板蹲点,吃住到农民家中,与有经验的农民深入了解情况。然后按流域统一规划建坝选址,抽调各大队的民工参与打坝,作出样板后迅速向各公社各生产大队推广。有4名同志在榆林市横山县赵家畔乡杜羊圈蹲点4年,与当地村民一起奋战,使的该大队成为了半风沙区的治理典型,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经过长期的研究,总结出了黄丘一副区的几种水土流失治理方法:

  排水治碱:在常流水的沟道内,要紧紧抓住排水治碱改土这一主要矛盾,群众说:上面打了蓄水坝下面起了盐结巴”,“要治盐碱,挖壕排碱”,这就说明了盐随水来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坝地(填沟地)土壤的积盐和脱盐是受坝地地表和地下径流条件控制的,建立和健全排水系统,改善坝地地表和地下径流条件,可降低坝地地下水位,使土壤向脱盐方向转化,因此,排水是治理坝地盐碱化的根本措施。如:横山县赵石畔坝一号观测剖面距坝前700米处,排水沟的深度从1976年至1977年11月底由4.23米加深到6.25米,排水沟由侧渗补给坝地地下水转变为排泄坝地地下水,改变了原来的补排关系,土壤盐分的积累状况与地下水水位的高低息息相关,随地下水位的升高而积盐,随地下径流条件的改善和水位的降低而消散。当地下水位小于1.8米时土壤表层盐分积累迅速增加,耕层含盐量可达0.38%,土壤盐碱化程度由轻变重;当地下水位降到临界深度(22米)以下时,土壤剖面盐分逐渐向下转移,由积累向脱盐转化,而表层脱盐速度也最快。赵石畔坝降低排水沟后,水盐有了出路,土壤剖面脱盐效果明显,1978年5月与1977年同期比较耕层含盐量减少0.05%-0.5%。农耕地面积扩大了,由原来的170亩增加到270亩,亩产由原来的320斤提高到40斤总产由16万斤提高到20万斤,1979年亩产500斤,总产25万斤。

  井灌井排:陕北十年九旱。打井挖泉,修池蓄水,排灌结合,都是治水改土的积极措施,既能变旱坝地为水地又能降低地下水位排除盐碱威胁。如米脂县冯渠大队,在坝地上挖泉修井一处,可灌溉25亩,并做到早时灌溉,平时排水,有效地控制了泉水对坝地周围的影响。1975年我们在缓德县非园公社韭园坝上打了大口并,并深53米,井径40米,水位埋深21米,对排除坝地下水有明显的作用,对坝地盐碱化的防治也有明显的效果。

  引洪漫淤:引洪漫地治碱改土是陕北人民的又一项成功经验,在已发生盐碱的坝地上,引沟洪、坡洪及渠洪进行漫淤压碱改土,是充分利用沟道水的土肥资源变害为利的一项有效措施。其作用是:洗盐压碱,提高土壤肥力。引洪漫淤对改良盐碱地和提高作物产量有显著效果,据化学分析:一吨泥沙含氮量0.8-15公斤、磷1.5公斤、钾20公斤,有机质含量0.8%-10%。漫淤后比漫淤前的速效氮磷钾增加20%-60%,特别是速效磷可增加5倍。依据坝地漫淤前后的分析资料,漫淤后耕层土壤含盐量一般降低0.1%-0.5%,据横山县定慧渠管理处测定资料:一次漫淤0.35米,土壤表层(0-5厘米)脱盐率达59%-97%,作物可收3年。又如该县贺马畔大队在盐碱地引洪漫淤34市寸,农作物连续多年稳产高产。横山县元平大队在一号坝地上,1975年引洪漫淤两次,总计淤土厚度达175米,改造盐碱地70亩,使260亩坝地总产稳定在15万斤以上。群众深有感触地说:“引洪漫坝滩,碱滩变良田。”

  引洪漫淤尽管有很多好处,但必须与开挖排水沟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效益,更持久地巩固治碱效果。横山元平坝地1975年漫淤后,随即开挖水沟,做到淤排结合,把坝地尾部的地下水位控制在20米以下,有效地巩固了漫淤的成果,使坝地持续地高产稳产。

  垫土压碱:由于气候干旱少雨,加之每条沟都打坝,上游及两侧的支沟来洪来沙较少,当地群众为了尽快改良坝地盐碱化,采用劈崖土,抽水上山拉泥等办法垫土压碱,同样起到了抬高坝地地面,相对降低地下水位,洗盐压碱的目的。米脂县管家咀大队,每年在中度盐碱地上垫土0.5米,亩产达600斤;横山县赵石畔大队,1977年在重度盐碱地上抽水拉泥压碱4亩,垫土厚度10-12米,两年作物长势很好。绥德县苗庄大队,1975年在坝地尾部垫土改造下湿盐滩10亩,垫土厚度1-2米,因垫土压了上游坝地的地下渗水,水无出路,结果还是个盐碱滩群众也常说:“地高水高,盐碱除不了”。因此,垫土压碱必须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才能发挥其作用。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治理水土流失,要根据每一个地方不同自然条件而选取不同的方法,深入了解当地情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采用大水漫灌洗盐、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料、选种抗碱作物等方法,都可根据坝地的具体情况采用,以达到尽快治碱改土、增加收益的目的。

  横山县苦水大队,在开沟排水的同时,在盐碱地种植苜蓿,对加速表层脱盐有明显的效果,在种过两年苜蓿的地上,试种洋芋6亩,平均亩产2500斤,而元平大队在同一坝地上的盐碱地种20亩洋芋亩产仅1000斤。苦水坝地目前坝地尾部地下水位已降至25米以下,但还有部分土地不能很好利用,其主要原因是耕层土壤残留盐分过高。据秋季反盐期分析资料,耕层(0-20厘米)土壤含盐量仍高达1.5%,地表(0-5厘米)土壤含盐量高达2.9%。这是由于陕北年际和年内降雨量少而蒸发量大,雨季虽然对土壤有淋洗作用,但相对积盐作用很强。因此必须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如大水漫灌)加快土壤表层脱盐速度,歼灭盐碱。

  水土流失观测与规律研究

  建站以来,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还承担着黄土丘陵沟壑第一副区(简称黄丘一副区)的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研究任务。水土流失规律是测验和综合分析难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工作,在以后内涵深化和外延扩展上也十分艰巨。至今已经连续观测了近70年,对于研究、分析水土流失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通过对绥德、榆林、神木、靖边等地的观测资料得整编、计算、校核、制图、刊印等一系列工作,编写了《小流域观测整编须知》,统一了测验精度;通过对辛店沟、韭园沟、王茂庄沟站的布设和桥沟大型自然坡面径流场的规划,重点抓了产流产沙数学模型的研究。建立物理成因概念性模型,该模型可在三方面应用:1.小流域产洪、产沙量及产生过程的预报;2.水土保持沟内骨干工程设计洪水量的计算;3.小流域综合治理后减水减沙效益的计算。

  创建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园

  历经70载,辛店沟流域治理面积达86%以上,先后进行了600多个专题的试验研究,取得了13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多项,学术专著、论文、报告、科普读物等多到以4位数计,为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辛店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已然成为绥德县山清水秀的后花园,从而实现引领绥德县域水土保持治理新方向,辐射带动周边地区。

  2017年以来,在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与陕西省水利厅合作,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以“水土保持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体系”为主题,将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向“山水林田湖草”田园综合体转变。示范园主要分为“水土流失观测试验区、坝系集雨节灌区、科普交流示范区、水保高效植物展示区、农业高效利用区和生态自然修复区”等6个一级功能区,每个一级功能区由若干水保设施及功能设施组成。

  水土流失观测试验区:水土流失观测试验是本园区的特色与基础。集中连片建设水土保持径流小区37个,基于治理和非治理对比,不同水保措施相结合的布设原则,建立了完整的试验观测体系,已积累了长时间序列的连续定位的水沙观测资料。坝系集雨节灌区:遵循“节水优先”的建设思路,精准对标淤地坝高效利用。以小流域为单元,将淤地坝坝系高效利用与雨水集蓄、高效节水灌溉相结合。目前共建淤地坝22座,承担防洪、拦沙、蓄水和高效利用等不同功能。集雨节灌主要为喷灌、微喷灌和滴灌技术试验示范等。

  科普交流示范区:辛店沟科研交流中心是集学术交流、科普教学、住宿、餐饮为一体的综合平台,按功能划分为拓展基地、餐饮部和客房部。科研交流中心位于绥德县辛店沟内,四面环山,生态良好,空气清新,院内绿树成荫,花鸟相映成趣,是教育培训、会议洽谈的理想场所。拓展基地总面积2200平方米,包括高空断桥、毕业墙、信任背摔、国际攀岩墙等高空挑战项目和经典场地挑战项目,可满足100人左右的团队同时开展拓展训练。客房部主打陕北特色窑洞住宿,客房内设施齐全,装修精致舒适,另设有多功报告厅、多个大小型会议室、接待室,多媒体设备齐全。餐饮部拥有包间与自助餐厅,主营陕北风味美食,可容纳100多人就餐。科研交流中心建有篮球场地、乒乓球场地等体育设施,可供宾客休闲健身。科研交流中心临近郝家桥革命历史纪念室、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米脂杨家沟革命历史纪念馆、路遥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梁家河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基地,独特的区位、环境优势以及陕北特色窑洞住宿、饮食为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

  水保高效植物展示区:以发展地域特色、致力于水保高效植物示范为目的,示范展示适宜当地高效经济的林木树种栽培管理等实用技术。建立了42亩“黄土高原高效水土保持植物示范园”,开展了新品种示范栽植。发掘引种培育科研价值,产生更丰富的生态效益,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全年盛景。

  农业高效利用区:建设苗木温室5座,科学培育高效水土保持植物,科普展示现代农业种植模式、无土栽培、立体种养和果蔬采摘等,打造先进智慧生态园。与东阿阿胶集团开展驴业养殖项目合作洽谈,延长巨菌草种植和利用链条,发展基地生态链,打造现代智慧型农业高效利用示范样板。

  生态自然修复区:主要是对园区内的荒山荒坡进行补植封育,对园区内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陡坡处采取种植藤本植物等方式,恢复自然植被,净化流域水质,防止水土流失,从而达到生态防护的目的。

  黄河水保文化

  绥德治理监督局(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总结六十九年的水土保持治理成果,深入挖掘其中的水保文化,精神内涵,于2020年6月建成水土保持文化展厅。展厅以陈列展示为主,突显水土保持历史文化。展厅以黄土文化为基础,以石文化为特色,彰显水保文化,适度融入科技性。立足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成效,69的年光辉历程,包含人物、事件、历程、变迁等,打造水保人初心使命的外宣窗口;放眼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基底,集中体现黄土高原水保科研、治理模式、治理成效等,成为技术推广窗口、水保社会化科普教育窗口。将绥德局水保文化变得可见、可视。

  六十九年来绥德治理监督局涌现出十几名各级劳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徐乃民同志领有“国家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王福林同志在1997年获得“全国水土保持先进个人”称号。还有多名黄委劳模、榆林市劳模。他们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将光山秃岭、满目苍凉的沟壑的打造成一颗塞上明珠。2019年6月份科研党支部被黄委评为“黄河先锋党支部”,2020年挂牌“黄河水利基层党建示范带教育基地”,榆林市、绥德县科协授牌“科普示范基地”,1名同志获得“全国绿化奖章”。

  在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之下,这种精神在今天依旧得到很好的传承,绥德治理监督局恪尽守护绿水青山之责,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奋进,不断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确保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牢筑、母亲河久久安澜,努力绘就黄土高原“山绿、水清、天蓝、人和”的大美画卷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11月3日

作者:郭星 刘郭阳
见习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陕西:精准施策 全力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

陕西泾惠渠西郊水库除险加固施工忙

陕西西安市:引蓝济李引水工程通水运行

陕西汉中市汉台区:守护“幸福河” 共享“幸福园”

陕西:以法之力赋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