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山西

三晋兴水正当时

——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的山西实践

发表时间:2024-05-18

5月10日,随着天气转暖,运城盐湖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绚丽美景   本报通讯员 薛俊

  □本报记者 王鹏翔 王秀芳

  春去夏来,三晋大地上风光正好。

  一道道灌渠为广袤田野送去“生命之水”,一条条河湖焕发勃勃生机,一座座水库在绿水青山中守护安澜。

  这些,离不开山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的创新实践,离不开山西水利人行长久之策、谋务实之举,奋力谱写三晋治水兴水新篇章的坚实行动。

  记者日前走进山西,近距离感受三晋大地上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顶层设计有高度——

  搭建水利改革发展“四梁八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到山西考察调研,每次都对水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盐湖考察时强调,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

  牢记嘱托,勇毅前行。山西省委、省政府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目标坚定向前,按照任务目标逐步推进,立规划、定方案,高位推动、合力落实,将治水兴水任务贯穿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统筹考虑。2023年5月,山西省政府批复《山西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1—2035年)》,为今后一个时期山西水网建设制定“路线图”;7月,山西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将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作为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的六大基础支撑之一;12月,山西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把坚持“四水四定”治水兴水作为大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

  2023年,山西完成水利建设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新增和恢复水浇地面积60万亩,巩固提升473万农村人口吃水条件,压采地下水7512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9万亩……水利改革已经成为山西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的有力抓手,全省团结治水兴水的共识更加凝聚、落实更加有力。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十周年,对照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提供水安全保障的职责使命,山西需要如何谋划新时期的治水工作?

  答时代之问,应民生之需。2023年年底,由山西省水利厅牵头起草的《关于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配套起草的《关于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

  “结合省政府此前出台的《山西省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的意见》等7个文件,山西治水兴水政策体系日渐完善,搭建起了水利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山西省水利厅厅长龚孟建说。

  一张蓝图绘到底,山西水利改革发展的脉络逐渐清晰:到2025年,初步构建现代水网格局,现代化治水兴水体系初步确立;到2030年,治水兴水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形成与山西高质量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山西水利人的“兴水事业”正在奔向新征程。

  “四水四定”有力度——

  变“水瓶颈”为“水支撑”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如何将有限的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走上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是摆在山西面前的一道“时代命题”。

  2023年5月,《山西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构建“三纵九横、八河连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集约高效、调控有序”的山西现代水网;2023年8月,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开工建设,晋北区域经济发展新布局将迎来新的水源支撑;2023年9月,大同市入选全国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为推进省市县水网协同融合提供典型经验。这3个镜头,能看到山西水利面对转型发展“必答题”作出的坚定回应:坚持“四水四定”,构建现代水网,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变高质量发展中的“水瓶颈”为“水支撑”。

  连日来,在阳泉市龙华口调水工程施工现场,车来车往,建设者正在抢抓工期进行隧洞衬砌及泵站施工。

  龙华口调水工程连接黄河与海河流域,是山西大水网“第二横”忻州-阳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工程将完成2.9公里隧洞衬砌及泵站主体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前具备试通水条件。

  水网牵引,上下联动。山西水利举全系统之力,全面加快水网工程建设。“省水利厅将择优高质量建设山西省水网先导区,力争用3~5年时间探索一批典型经验,带动全省各级水网协同融合发展。”山西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负责人说,山西现代水网建成后,全省供水总量将达99亿立方米,水网水流调配率将达83%。

  一张现代化水网,不仅为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山西平衡了“发展之水”,更将“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理念深深根植。

  山西牢记“节水优先”,将节水控水作为贯彻“四水四定”、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关键一招”。2023年,山西累计创建各行业水效领跑者或国家级节水型灌区10家,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73个;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完善2.07万个取水口取水许可手续;首笔“节水贷”落地,增强了节水发展新动能……一系列创新举措开出节水“良方”,推动山西保障水资源从保护到开发全链条的高效利用。

  聚焦民生有温度——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水问题

  对于忻州市忻府区云中路街道二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冯国红来说,2023年村里完成了一件大事儿:家家户户安上了智能水表,村民可随时“线上”查询水量,还能远程支付水费。

  从“靠井取水”到“纳入集中供水网”,再到精准监管用水数据,二十里铺村用水“三级跃迁”的背后,是山西水利人治水为民的孜孜追求。

  山西聚焦群众所盼、发展所需,加快谋划实施针对性举措,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涉水问题——

  在文峪河文水县北张至古贤闸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施工现场,100余名工人在各个施工点整修河道护坡,几十台大型挖掘机在河道两岸进行主槽拓宽作业。2023年,山西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新开工建设河流防洪能力提升工程91项、主体完工70项,有序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库管理达标率提升至92.9%。

  在运城市芮城县的黄河岸边,大禹渡灌区枢纽一级站的5台机组启动运行。黄河水沿着约700米长的水管“攀援而上”,通过五级渠系,上高山、润良田。山西在全省布局建设“五大灌溉基地、两大灌溉片区”,出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有序推进30处大中型灌区续建改造。2023年,芮城县还被列入全国首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

  在太原汾河景区三期晋阳桥段,两岸树木林立,阳光明媚,市民沿河岸休闲散步,怡然自得。这条山西人民的母亲河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市民的“生活圈”。这是山西坚持系统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的缩影。日前,山西省总河长签发第3号总河长令,深入开展河湖库“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排查整治,纵深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再次筑牢山西河湖库安全保护屏障。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心头,从湖库岸边到群众身边,山西水利人将民生水利工程落实到群众可见可感的变化中,将一件件群众关心的水利“关键小事”办成了谋划长远发展的“民生大事”。

  行走在三晋大地,记者感受到治水兴水新篇章正在挥笔书写。“2024年,山西水利将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作出水利贡献!”龚孟建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5月18日

责任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山西全面加强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

山西省河湖长学院揭牌成立

时时把群众用水放心上

河畔春光好

山西推介154个重点水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