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山东

山东莒县依托移民扶持政策——

发展“美丽经济” 厚植民生福祉

发表时间:2025-09-11
招贤镇玫瑰大棚  本报通讯员 宋兆杰  摄
  □本报通讯员 翟淑涛 于澜
  爬坡过弯,走进大山深处的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桑园镇楼东村,微风拂过,松涛阵阵。近日,利用90万元移民扶持资金建设的塘坝投入使用,不仅为楼东村当前抗旱提供了“当家水”,也通过以坝代路便利了村民出行,破解了“有水蓄不住,外出全靠一条路”的难题。
  楼东村的这一转变,正是莒县精准对接发展需求,推动移民扶持政策精准落地的例证。
  把群众“盼的事”变成“干的事”。自2006年水库后期移民扶持政策实施以来,莒县累计发放移民直补资金5.74亿元;投入移民扶持资金5.85亿元,实施扶持项目1016个,政策红利覆盖全县157个水库移民村,发展成果惠及4.9万余移民人口。
  扶持产业发展 撬动振兴活力
  招贤镇作为莒县水库移民大镇,有着玫瑰种植传统,被誉为“江北鲜切花第一镇”。近年来,莒县累计投资移民扶持资金4000余万元,壮大该镇玫瑰产业发展规模,让移民群众共享“美丽经济”带来的红利。目前全镇玫瑰种植已达8000余亩,品种40余个,年产鲜切花6亿多支,年销售额5亿余元。
  “去年由水利部门投资600万元建成17座、总面积34亩玫瑰大棚,预计全年收入将过百万元。”大美招贤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李加利介绍,“我们还投资建设了集观摩、技能培训于一体实训基地,每年可培训移民300多人次。”项目涉及的移民村通过整体打包给专业化公司集中运营,村集体可实现年租金收入21万元,提供移民就业岗位60余人,实现运营方有赚头,移民村得实惠。
  如何让招贤玫瑰花开更艳、香飘益远?莒县将产业扶持从前端帮扶拓展至全产业链扶持,整合资金2250万元,规划建设鲜切花市场和产业孵化基地,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持续推动玫瑰产业提质增效。
  “鲜切花市场涵盖交易、分拣、仓储、电商、资材配套五大功能区,预计日交易量可达50万至80万支,辐射全国的批发商、花店、电商及终端消费者,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产业孵化基地将为种植户提供鲜切花种植技术和电商销售培训。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莒县水利局水利移民服务科科长刘晓华说。
  撬动乡村振兴活力,鼓起移民群众钱袋子的不仅有玫瑰,还有蓝莓、葡萄、绿色蔬菜等特色产业。在安庄镇大咸福村种植户段会福的蓝莓大棚内,他笑着说:“我这个棚一共3亩来地,今年能收入15万元!”截至目前,莒县在产业扶持方面共投入资金1.4亿元,建成215座冬暖大棚、8座恒温库、16座厂房等设施,为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羽翼”。同时,相继培育出莒县招贤玫瑰、峤山大姜、安庄黄桃、库山丹参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些“金招牌”引领形成了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完善基础设施 厚植民生福祉
  产业扶持夯实“里子”,基础设施建设装扮“面子”。莒县始终把改善基础条件、提升村庄“颜值”作为普惠性工程来打造,先后投入移民扶持资金4.4亿元,为157个移民村量身打造水利设施配套、环境整治、道路硬化、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高标准建设美丽移民村29个,让发展成果可感可及。
  初秋时节的安庄镇前丁果庄村,绿树掩映中一座座楼房整齐排列,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我们依托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项目,投资1.87亿元,建设多层住宅楼13座、二层楼288座,将处于青峰岭水库兴利水位线以下前丁果庄等4个村进行集中搬迁,798户、1884人圆了住楼梦,彻底告别了每逢汛期就担惊受怕的日子,实现从‘移居’到‘宜居’的转变。”莒县安庄镇政府分管负责人何玉水介绍。
  莒县还大力实施“富脑袋”工程,打造移民精神家园,以此凝聚前行力量。安庄镇依托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项目建成同心党建文化展馆,展馆采用图片、实物、音像等陈展形式,展示青峰岭水库的兴建历史;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3D实景等形式再现当年的峥嵘岁月。建设户外体验活动区,设立“工地一角”,群众通过体验和操作动力爬坡机、安全打眼机、倒滑轮等劳动工具,在沉浸式教育场景中追忆建库历史、重温建库征程、学习建库精神,教育激励干部群众铭记来路、富而思进。该展馆被列入莒县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自2021年7月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参观学习人员万余人次。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9月11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