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山东

网格化管理 立体式守护

——山东聊城市位山灌区全力打造幸福河渠

发表时间:2025-08-19

  □本报通讯员 李茂珍

  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锚定幸福河渠建设目标,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融合发展,系统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水工程增效,绘就“水清、渠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画卷。灌区骨干渠道二、三干渠获评山东省级幸福河湖。

  协同联动 织密治水网络

  “这片渠道是我的‘责任田’!”兴隆村管理所职工黄元肖一边麻利地填补着雨冲浪窝,一边自豪地说,“灌区实行网格化管理,这段渠道的堤防、闸门、护坡都由我负责。看着渠道规整干净,水流畅通无阻,就像把自家院子收拾利落一样,心里特别舒坦!”

  位山灌区是山东省最大灌区,骨干工程设有东西2条输沙渠、2个沉沙区、1条总干渠、1条东西连渠和3条干渠,总长285公里。为加强渠道管护,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管理服务中心)创新建立“河长+渠长+网格员”三级管理体系,编织起一张严密的生态保护网,确保每个渠段都有人管、管得好。骨干渠道纳入河长制管理,三位市级领导分别担任三条市管骨干渠道市级河长,涉及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分级分段设立河长,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创新实行渠长制,管理服务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担任市管渠道渠长,全面做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工作;设立岸线管理员200余人,组建“一所一段一员”的网格管理队伍,压实巡护责任,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工作格局。

  管理服务中心强化协同联动,推动科所联动、所地联建,加强工作沟通与信息共享,重点打击破坏水工程、损害水环境、危害水安全等违法行为,依法保障灌区和谐有序。

  水景共融 绘就幸福画卷

  步入位山灌区二干渠城市生态公园,一泓碧水微波荡漾,两岸绿荫如瀑倾泻,老人摇扇对弈,孩童嬉戏玩耍,这片“城市绿肺”既是避暑胜地,也是人们亲近自然的生态乐园。

  放眼整个位山灌区,这样的绿色廊道不在少数。近年来,管理服务中心统筹水工程、水生态、水环境一体治理,对8处节制闸、渡槽、倒虹吸等工程及周边进行综合治理、改造提升,既保证原有水利功能,又赋予文化观赏价值,实现水利工程的内外兼修。管理服务中心对灌区三条骨干渠道进行景观提升,建成“花堤”“翠堤”“廉堤”等带状公园和周店、王铺等文化广场,配套健身器材、休闲座椅,点缀文化景墙、滨水石刻等,打造的“一干渠·乡村绿道”“二干渠·城市漫道”“三干渠·楷模大道”等“幸福河渠·生态廊道”,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水岸会客厅”和“文化新地标”。

  2023年,位山灌区水利风景区作为山东省唯一代表,参加第二届“水美中国”媒体推介会,获评水利部“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

  治沙兴水 铺就富民新路

  鲜切花店、咖啡店、精品民宿、鲁西印钞所、亲子农场……如今灌区东沉沙池畔的兴隆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沉沙池池区治理得非常好,绿树成荫,水天一色,我感觉这里大有空间可为。”顾乡咖啡店主刘洋放弃了在上海、杭州等地工作的机会,来乡村创业。

  管理服务中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水源涵养+环境治理+生态反哺”的思路,持续推进沉沙池生态保护修复,建成60.3公里池区道路、26座大中型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带,进一步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建成以位山黄河公园为核心的景区,发展科普教育、户外露营、文化休闲、特色采摘等多种生态旅游项目,辐射带动周边“三产”融合发展,助力打造“顾乡平野”等乡村振兴品牌,有力促进池区生态改善、群众增收、乡村振兴。

  管理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将引黄泥沙作为混凝土原生产料,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今年以来,试验性开采利用引黄泥沙10万多立方米。沉沙池池区从遍地流沙、生态脆弱变为绿水青山,创造出更多金山银山。

  数字赋能 智护幸福河渠

  “河渠管护,关乎水安全、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必须精耕细作,下足绣花功夫。数字化手段,不仅为河渠管护提供了智能化、精准化新路径,也坚定了我们守护碧水清流、实现人水和谐的信心和决心。”管理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江崇海说。

  管理服务中心坚持以数字孪生灌区建设为抓手,通过“立体监测+智能预警+闭环处置”,实现渠系智能管控、高效管理。建成包括卫星遥感、2000余处监测站点、1100处高清视频监控等为一体的“天空地水工”感知体系,实现灌区骨干渠道供用水监测、工程监管全覆盖;打造管理与运行监控“一张图”,灌区285公里渠道、900多处建筑物、4.63万亩确权信息等要素,全部实现数字上图,有力提升了管理效能;运用高清视频监控、工程巡查专用车等,构建“智能巡渠”场景,全天候、动态监测灌区工程、渠系情况,大幅度提高问题发现和处置效率,确保工程安全、水事稳定。

  管理服务中心强化闭环管理,建立“问题上报—智能分派—闭环处置”全流程监管机制,实现“巡检轨迹实时查、异常情况随手拍、巡查资料网上管”。今年以来,位山灌区实施数字巡检8200余次,发现并处置异常300余处,有力维护了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19日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