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水网+”行动,走出发展新路
沂河 山东省水利厅供图
老岚水库枢纽工程全面完工,具备蓄水条件 山东省水利厅供图
□本报通讯员 方垒
强基础,惠民生,春修水利正当时。齐鲁大地上,筑堤坝、建水库、建灌区、畅渠系,水网建设大干快干,热潮涌动。
山东现代水网是国家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8月,山东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全省上下抢抓机遇、迅速行动,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打造“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现代水网体系。
“四水统筹”
筑牢现代水网之基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水网建设,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实地调研现代水网建设,高规格召开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四水统筹”总体目标,以系统观念推动治水理念实现重大转变和深度拓展。2023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 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部署实施“水网+”行动,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对现代水网建设作出进一步安排部署。
根据规划,山东现代水网建设通过“纲、目、结”并举,加快构建形成“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省级水网总体格局。“一轴三环”是指以黄河为主轴的引黄供水体系,依托南水北调、引黄济青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在淮河流域片、海河流域片、胶东半岛片形成3个环形调水格局,是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主骨架;“七纵九横”是指沂河等7条纵向骨干河道,小清河等9条横向骨干河道,是全省水网的主动脉;“两湖多库”是指南四湖、东平湖以及大型水库,是全省雨洪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的主节点。2022—2025年,规划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智慧化水网4大类任务,涉及重点水利项目1000多个,计划完成投资2500亿元以上。
数据无声,却是最好的见证。
自启动现代水网建设以来,山东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制度化保障,通过投资拉动,全力推进规划项目落地实施。
防洪体系持续完善——实施流域系统治理,小清河综合治理顺利完工,全省跨市骨干河道、市管河道的重要河段防洪标准普遍达到50年一遇。89座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加快推进,小型病险水库实现动态清零,成功应对多场大范围强降雨过程,连续4年实现全省大中型水库、骨干河道、重要湖泊无一出险。
供水能力明显提升——老岚水库完成主体工程,太平水库、官路水库、双堠水库加快建设,长会口水库、黄山水利枢纽计划今年开工;37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全部开工,已完工12处;稳定保障了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率均居全国前列。
河湖面貌持续改善——8条重点河道生态流量(水量)高标准保障,大汶河连续两年全年不断流;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工程)7个,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34平方公里。
“水网+”行动
构筑“三网四带”总体格局
2023年7月1日,断航26年的小清河迎来首次全线空载试航,重新激活我国北方缺水地区的内河航运能力,相当于再造一条胶济线。这不仅是小清河航运历史上的重要时刻,也是山东实施“水网+”行动的生动写照。
统筹推动水网建设融合发展,山东省创新实施“水网+”行动,将水网建设与文化旅游、交通运输、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加快构筑水安全保障网、水民生服务网、水生态保护网,建设水美乡村示范带、内河航运示范带、文旅融合示范带、绿色发展示范带,推动形成“三网四带”总体格局,一幅幅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推进河湖生态价值转化,创新实施65个效益河湖试点建设,打造主题公园226个,带动项目落地510个,惠及群众630多万人。协同发展涉水旅游,切实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打造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236处。协同发展内河航运,利用天然河道改造内河航道的通航里程达到1117公里,全力抓好小清河复航水资源保障。协同布局抽水蓄能产业,新型储能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协同发展湖库生态渔业,科学规范发展休闲垂钓、休闲餐饮等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现代水网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水网,随着水利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数字水网应运而生。山东坚持全省一盘棋、一体化推进,把数字水网建设与物理水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
水润齐鲁,泽被万物。如今,日臻完善的山东现代水网正默默守护山河安澜,惠及上亿百姓。
作者:方垒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