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宁夏

水绘旱塬好“丰”景

发表时间:2025-10-12

  □记者 孟砚岷

  深秋时节,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镇的田野里一派丰收景象全镇1.6万亩大田玉米迎来了丰收季,农户们正在加紧收割。

  玉米浇上黄河水,又是一个好收成。”正在指挥机械收割青储玉米的何飞龙满怀期待。随着黄河水的到来,这一片旱地变水田,迎来新生。“过去旱田青储玉米亩产量最多两吨,现在采用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亩产量提高到四至五吨。”

  “有了30亩耕地,自家养殖的50头肉牛就有了充足的饲料,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何飞龙说。近两年,牛价稳步回升,加上黄河水的高效利用,给何飞龙和陈庄村村民吃下了“定心丸”。今年,他还投入60万元购置了一台玉米收割机。

  过去浇水施肥费人费力,如今只需阀门或手机操作即可完成。宁夏六盘山水务有限公司高标准农田灌溉项目技术员介绍,通过手机软件操作,含有氮磷钾的水肥溶液通过地下管网输送到田间,再经滴灌孔以点滴输液的方式渗入作物根系,既能保证作物吃好喝饱,又避免水肥浪费。这一技术变革告别了传统大水漫灌方式,有效缓解旱情,实现节水40%、节肥30%,同时减轻了土壤板结之痛。

  “在高效节水农业建设前,当地玉米亩产只有三四百斤,丰水年份亩均年收益500多元,遇到大旱则可能颗粒无收。原州区水务局扬黄站负责人介绍,黄河水的引入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目前按亩均产玉米1300斤保守计算,亩均纯收入800元以上

  近年来,原州区统筹黄河水、地下水、地表水、再生水四水资源,通过总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让农业用水有了新模样。在姚磨村,田间施肥设备和滴灌带无缝衔接,不仅浇水更有保障、用水更省,还能让庄稼及时喝上水、精准吃上肥。靠着这套节水办法,村里蔬菜种植每亩用水量少近一半,水浇地作物旱地亩均增收约1100元。如今,这里的冷凉蔬菜远销全国20多个大城市,外销率超70%,节水与增收的双赢账让农户干劲十足。

  这片曾经饱受缺水之苦的土地,如今在黄河水的滋润下重焕新生。2003年,固海扬水扩灌工程建成,结束了固原人用不上黄河水的历史。2021年,固原市黄河水调蓄工程建成投运,更是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目前,固海扩灌扬水更新改造工程陶庄水库、南城拐子水库和南城拐子支干渠等工程加快建设,进一步提升黄河水调蓄能力,让水网更好支撑农业发展。

  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正为农业发展筑牢坚实根基。彭堡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8500亩,重点种植供港冷凉蔬菜等作物,带动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5万元。原州区通过资金支持,筑牢水利基础网,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63万亩,让更多农田及时喝上放心水”。按照规划,原州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将突破30万亩,更多农田将实现“节水又高产目标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水务局郭常君局长表示:“我们要紧盯水资源这个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全力下好四水四定先手棋,‘以有限的汤泡优质的馍’,为乡村振兴和群众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10月12日

作者:孟砚岷
责任编辑:王瑜 葛家诺(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