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万年县:清泉叮咚响 幸福万年长
□通讯员 刘存文 刘以德
晨光熹微,江西省万年县梓埠镇渡港汪家村的炊烟袅袅升起。村民汪贤炳在自家庭院里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淌。“这水啊,甜到心里头!”他一边哼着小调洗菜,一边对邻居说,“现在洗衣做饭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挑着水桶走远路了。”
同样的喜悦,也洋溢在裴梅镇葛茅坞村民的脸上。“山泉水自流到家,不用电不费钱,专人管护十几年,咱们吃上了‘幸福水’!”乐本金老人指着蜿蜒的山泉管道,脸上写满自豪。正在巡查管道的葛茅坞村村委会干部裴国庆补充道:“我们利用自然落差引水,不费一度电,省下的钱可以用来改善管网。村民们都很支持,自觉维护,互相监督。”
民生痛点就是攻坚重点
农村饮水安全,关乎千家万户。万年县农村人口达28.77万人,面对分布零散的409处集中供水工程和6万余处分散式供水工程,如何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成为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必须让群众从‘喝上水’到‘喝好水’!”万年县水利局相关人员介绍,县里制定《万年县城乡饮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城乡供水工程体系及良性运行管护机制,实现城乡供水“一张网”全覆盖。近年来,该县累计投入800余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工程提升改造,让清泉流进千家万户。
面对千差万别的村情,万年县因地制宜探索管护新路。在梓埠镇水利站,站长汪学仁指着供水管网图介绍:“我们根据不同村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水模式。有的村集体经济好,就由村集体托底;有的村能人多,就发动群众自治。总之要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每一股清泉都流到需要的地方。”
在梓埠镇渡港汪家村,村集体将土地流转收益作为农饮工程的“稳定器”。村干部张正虎算了一笔账:“集体每年支出1.4万元托底,村民刷卡用水,既保障运转又促进节水。”
裴梅镇葛茅坞村则靠山吃山,巧用自然落差引泉入户。“不用电泵,省了大开销!”村委会干部裴国庆介绍,村里选聘懂技术的专人管理,三个自然村根据实际情况分摊费用,“权责清晰,管护到位”。
长效机制护航“幸福水”
清泉流进来,更要流得远。万年县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县里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县级投入,近五年累计投入828万元提升改造农饮工程。同时,探索建立合理水价机制,强化多部门协作,搭建水质监测平台,完善应急保障,确保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既要建好工程,更要创新机制。”万年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推广湖区、山区、小型村庄等三种管护模式,全县正朝着“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管护长效化”的目标迈进。
如今,一股股清泉不仅滋润着万年县百姓的生活,更激发出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随着整治提升行动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将喝上稳定、安全、甘甜的“幸福水”。
夕阳西下,汪家乡万和郑家嘴村的孩子们在自来水龙头下嬉戏玩耍,溅起的水花在余晖中闪闪发光。村民侯永玉在厨房里忙着晚饭,自来水哗哗地流进锅里:“这水啊,不仅方便了生活,更滋润了咱们的心田。”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11月6日
作者:刘存文 刘以德
责任编辑:王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