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江苏

江苏句容市:水库移民后扶助力乡村振兴

发表时间:2025-08-26

  □本报通讯员 史晔 汪桂钦

  保障水资源供应、增强防洪抗旱能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稳定生产……江苏省句容市合理利用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积极实施移民后扶项目,从安居到乐业,从“移居”到宜居,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环境美起来

  在句容市肖杆河解巷桥畔,一座造型独特的鱼鳞坝成为今年夏天新晋网红打卡地。清澈的水流从层层叠叠的鱼鳞状坝体潺潺流过,与周边美丽乡村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消暑纳凉。

  这座鱼鳞坝是句容市2024年年底启动的肖杆河整治工程的亮点之一。沿肖杆河一路北上,在北山水库旁,藏着一个新时代的“桃花源”——空青村。2021年至2022年,句容市连续两年实施了空青村美丽移民乡村建设,共投资333万元,改造道路、整治排水沟、整治坝塘、更换新路灯……

  句容市近年来围绕美丽移民乡村建设,累计投资约7.4亿元,以水生景、以景提质,实施各类移民后期扶持工程,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幸福家园,先后建成了西冯村、林梅村、南亭村等22个美丽移民村,改造农村道路80多公里,整治河塘千余座,安装路灯近千盏,让移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环境美起来、生活好起来的幸福蜕变。

  腰包鼓起来

  在茅山镇丁庄村,昔日的土坯墙壁、茅草篷子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闻名全省的“葡萄第一村”。2011年以来,丁庄村大力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开挖蓄水池、疏浚河塘、修缮水渠,水利设施重焕生机。

  水库移民后扶资金的持续投入,为丁庄村的美丽嬗变按下了“快进键”。丁庄村先后围绕产业振兴、基础设施、环境提升等方面开展项目建设,累计投资近3000万元。

  如今,漫步在葡萄文化长廊,徜徉于爱情园、葡松林之间,游客既能体验农耕文化,还能看到一个村庄的产业振兴之路。自丁庄村实施移民后扶项目以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81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206万元,人均收入已超3万元。移民后扶资金犹如一股活水,激活了移民村的闲置资源,带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精神富起来

  走进位于茅山风景区南部磨盘山区的李塔村,处处可见耀眼的“中国红”。1938年,新四军进入茅山地区,留下了大量红色足迹。

  近年来,李塔村在移民后扶政策的推动下,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推动“红色+旅游”文旅融合发展,对革命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新四军水坝旧址经过整治改造,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通过新四军战士剪影展示墙等景观设计,生动再现红色记忆,让文化“走出去”、游客“走进来”。

  通过水库移民后扶资金不断投入,李塔村多元产业结构和“游、吃、住、购”一体化可持续文化旅游体系逐渐完善。如今,村里的农家乐、民宿等蓬勃发展,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26日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