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江苏

江苏宿迁市加快推进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

构建现代水网 筑牢安全屏障

发表时间:2025-02-18

陆运河船闸 本报通讯员 汪小兰

  □本报通讯员 王燕妮 殷朝阳 吴天航

  水网建设是系统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江苏省宿迁市水网基础禀赋独特,南水北调东线等国家水网主骨架贯穿市域,淮、沂、沭、泗等诸多水系在此汇聚,是典型的黄泛平原河网地区。

  近年来,宿迁市始终坚持“市情就是水情、治市必先治水”,2022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宿迁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编制,提出“十大河湖举纲,千里河渠织目,百闸多点系结”的市域现代水网总布局;2023年,紧抓契机、全力争取,于当年9月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此后,宿迁市坚持注重运用系统融合理念,强化改革创新,拓展效益发挥,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市域现代水网建设。

  现代水网建设,宿迁市因何走在前?答案是:体系化规划、实效化推进、科学化调度、融合化协同。

  为加快建设一张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现代水网,宿迁市将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工作推进的重要基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调研、亲自推动,建立完善市县两级协调推进机制,秉持“市县一体、条抓块管”工作原则,凝聚现代水网建设合力。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宿迁市构建“市级规划领纲、县区规划引导”的“1+5”水网建设规划体系,在江苏省率先完成首家县级水网规划编制、批复,率先实现县区水网规划政府批复全覆盖。

  立足市域水网建设的本底条件和基础,宿迁市统筹推动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等“并联式”发展,以水网重大工程、“最后一公里”建设为抓手,开工建设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安全、西民便河治理、宿连航道及水系连通、大运河生态廊道等40项水网先导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0.66亿元,占总任务的71.7%;治理河道超110千米,新增调蓄空间超2450万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7.6亿立方米。

  靶向发力,才能让水网综合效益最大化发挥。多年来,宿迁市始终把水资源优化配置摆在水网建设重要位置,以“调度科学,减灾效益更高;调度合理,水资源配置更优”为指导,专题开展沂沭泗水系雨洪资源利用、洪涝联调联动、黄河生态富民廊道水资源配置、中心城市河道调度模型、再生水利用配置等8项研究,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宿迁市科学调度淮河、沂沭泗双线行洪超26天,成功抵御淮河、沂沭泗水系5次洪峰过境,打赢防汛抗洪硬仗。

  融合求发展,实践促提升。宿迁市积极探索构建“水润宿迁”的能动模式,发挥水网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推动“水网+”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水网+生态富民”,在江苏省率先开展黄河故道片区规划水资源统一论证,建立“三统两分”调度管理机制,实现“一水多用”,提升用水效率,仅2024年节水就达2000万立方米;聚力“水网+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洪水影响评价等高频许可事项区域评估,实现全市13家园区全覆盖,惠企项目199个,节约企业成本3000万元;聚力“水网+乡村振兴”,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覆盖农田207.2万亩,推进水网“最后一公里”建设,保障粮食安全。

  情系百姓解民忧,现代水网惠民生。“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构建水脉相连的市域水网体系,着力提升全市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河湖生态保护、数字孪生建设和综合管理等方面能力,全力以赴写好现代水网大文章,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水利力量。”宿迁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叶兴成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2月18日

作者:王燕妮 殷朝阳 吴天航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