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江苏

江苏盐城市通榆河枢纽国家水利风景区

发挥资源优势 提升景区品质

发表时间:2021-03-09

盐城市通榆河枢纽国家水利风景区风光

  □本报通讯员 杜渐

  江苏省盐城市通榆河枢纽国家水利风景区地处苏北黄淮平原、淮河尾闾,总占地面积4200多亩。古老的废黄河、新兴的通榆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及淮河入海水道贯穿整个景区。2005年8月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15年通过国家水利风景区复核。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级水管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和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

  景区以通榆河滨海至响水段沿途水利工程景观和自然、人文风光为游览主线,兼顾淮河入海水道滨海枢纽、苏北灌溉总渠、滨海海堤达标工程等水利工程和设施。景区内建有水榭亭台、曲桥长廊、欧式广场、垂钓中心等,还有生态保护完好的候鸟栖息地——“万鸟天堂”。这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壮美的工程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与优美的生态景观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坚持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人水和谐发展、水利工程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推进景区工程建设。依照通榆河枢纽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景区邀请专业公司制定了大套一站生态园修建性详规和废黄河立交工程、引水调度闸修建性详规,邀请河海大学对管理处、大套二站、大套船闸环境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同时,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组织实施了大套一站更新改造工程,完善了配套设施,使整个站区建筑风格统一,格局、色调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废黄河立交工程利用创建省一级水管单位契机,加大环境整改力度,增建景点,更新林木花草,整体风貌焕然一新。

  兼顾开发保护,增添景区绿色发展后劲。景区编制《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科学开发水土资源,同时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实施引水工程、河道保护与修复工程、河道内源整治及清淤工程、河道外源减排工程、生态护岸等,积极改善水生态环境;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工作,景区绿化总面积为2409亩,宜绿地绿化覆盖率100%,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增强了蓄水保土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发展高效生态绿色产业,以大套二站、大套船闸苗木基地建设为龙头,开展林间种植、林下养殖项目,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果品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多方筹措经费,完善景点景观和基础设施。景区增设无线网络设备,实现了大套一站生态园和大套二站、大套船闸景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在部分景观与水利工程上安装霓虹灯和LED光带,为景区增添亮化、美化效果;利用综合经营等方面收入,加大绿化力度,栽植了广玉兰、雪松、桂花、红枫、梅花等50多种花木,打造出“桃李争春、绿荫护夏、枫叶染秋、梅花暖冬”的美好风光,核心景区大套一站生态园建成樱花大道、红枫林、紫荆林、石汀戏水、垂钓中心、林间漫道等景点;加大水利工程遗迹保护力度,建成大套临时翻水站历史遗迹景点。

  景区积极争取资金,增设安全隔栏,将旅游区与工程运行区分开,保障游览安全;废黄河立交利用黄河故道干河治理工程契机,正在重点打造废黄河文化,不断提升景区历史文化内涵。

  景区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政策支持,请县委领导多次到景区检查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困难、矛盾;对景区内深水井进行了封填,把饮用、生活水源改成自来水,既保证了水质,也节约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向旅游主管部门积极争取经费和政策支持,近两年申请了省旅游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80万元,用于建设核心景区大套一站生态园大门、假山水池和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同时将景区规划纳入当地旅游发展规划。近十年,工程及景区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1年3月9日

作者:杜渐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江苏如皋市系统推进河湖复苏

江苏宿迁市推进水利领域6个国债资金灌区项目建设

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江苏2024年新增国债灌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抓住库区民生根本 创新对口支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