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水利投资跃上历史性新台阶
□本报记者 边境 通讯员 尹士豪
这是一个注定被载入吉林水利史册的数字——205亿元。
长期以来,吉林省水利投资始终在100亿元左右徘徊。直至2025年,吉林省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在增发国债等政策支持力度减小的背景下,吉林实现了一场引人瞩目的总量提升、增速加快的“逆势上扬”。这不仅是一次经济数据的跨越,更是一幅跃动着改革脉搏与发展生机的治水画卷。
突破:开启多元投融资新格局
水利投资,历来是观察一个地区发展动能与战略远见的重要窗口。对于吉林这样一个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的省份而言,突破200亿元,意味着水利建设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将为维护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成绩单背后,是吉林按照水利部确定的投资政策取向、锚定水利高质量发展“六条实施路径”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全省1079项水利工程密集开工,开工率高达96%;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中央投资任务预计超额完成,中央资金综合完成率超过85%。更令人振奋的是,水利领域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5%左右。纵观全年,上半年增速高达26.6%,1—10月增速为11.5%,持续领跑全省各行业,成为经济大盘中耀眼的亮色。
尤为可贵的是,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205亿元的总盘子里,社会资本等投入达33.33亿元,占比跃升至16%,同比大幅度提升。这标志着,单纯依靠财政投入的旧模式正在被打破,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多元投入的水利投融资格局已具雏形,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市场活力。
攻坚:以“非常之举”破“多年坚冰”
逆势增长的动能从何而来?答案写在吉林水利人以无畏之态打响的一场场攻坚战中。
这里,有“重拳清障”。省水利厅“三箭齐发”——顶格处罚、清除市场、系统整肃,以铁腕手段解决影响投资的历史遗留问题。面对拖延3年的界河二期工程收尾难题,省水利厅党组主动挑担、多方协调,解开了资金被挤占挪用的“死结”。中部城市引松供水、松原灌区骨干工程等一批拖延数年的“老大难”项目,也在多番攻坚浪潮中实现“收官销号”。
这里,有创新机制提速。积极向上对接、加强横向联动、主动向下延伸,推动大水网二期工程审批周期大幅度压减;大江大河三期历史性实现“三线并审”,比二期审批周期压减1年以上……效率提升的背后,是完善项目储备库、项目在建库,设立项目启动清单、转化清单的精准推进,是问题立办、重点督办的精细管理,是“一地一专员”“一域一专班”的持续发力,为项目建设上了“多重保险”。
改革:从“根子”上激发内生动力
如果说攻坚克难是“破局”,那么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则是吉林水利投资谋求“立新”的根本之策。
改革,让“指挥棒”更有效。水利投资、项目谋划建设等情况首次被纳入全省市州党委、政府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并增加赋分权重,有效倒逼地方从“要我干”转向“我要干”,推动各市州水利投资全线飘红,保持良好势头。
改革,让“风向标”更鲜明。“大重视、大支持,小重视、小支持,不重视、不支持”——奖优罚劣的导向清晰无比。10个落后县市尝到“零”投资惩戒的滋味,“等、拖、靠”的积弊得到有力遏制。
改革,让“钱袋子”更安全。针对资金拨付慢的顽疾,协调并创新建立按进度拨款机制,形成“申请—申报—审核—拨付—支出—收款”全链条闭环管理,不见支付凭证不予核准下次请款,扎紧了资金的“篱笆”,从制度源头防止资金被占用挪用。
嬗变:投融资格局与建管模式的深刻重塑
吉林水利投资的改革,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催生了发展模式的深刻嬗变。
——投融资渠道“活水”涌流。召开投融资推介会,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75项800多亿元水利招商引资项目名单,架起社会资本与水利项目合作的“金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116亿元投资落子于和龙抽水蓄能电站;洮南群昌水库依靠“卖淤泥”成功吸引社会资本,收入预计超5亿元,实现清淤、还田、融资三赢;抚松县盘活52条河流经营权,拍卖收入11亿元反哺水利建设……这些鲜活的案例,正是水利“牵手”市场的生动注脚。
——建管模式“效能”倍增。扭转过去“撒胡椒面”“参差不齐”式的分散治理,吉林省委、省政府授权水利厅,对松花江、东辽河等18条主要江河,由省级项目法人提级实施。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管理,让跨流域、跨区域等重点项目推进更快、标准更高、安全更有保障。
宏图漫道,治水兴邦。站在200亿元的历史新起点上,吉林正在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指引下,认真落实水利部“一二三四”工作框架体系,聚焦谱写国家“江河战略”吉林篇章,沿着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加快构建水利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大水网,继续书写水安澜、业兴旺、民富足的崭新答卷。
初冬的吉林大地,江河奔腾,水利工程建设正酣。从松花江畔机械轰鸣的堤防加固,到中部平原灌区改造的火热现场,再到鸭绿江治理的稳步推进——这片黑土地上的水利故事,愈发引人关注。
作者:边境 尹士豪
责任编辑:王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