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湖北

湖北天门市创新“水田同权”制度,形成农业水权“分配—交易—质押—反哺”循环体系——

一本证,盘活水和田

发表时间:2025-10-21
  □本报记者 王鹏翔

  在农村,土地能流转、能贷款。那水也能像土地一样,单独拿到使用权证,用来交易甚至去银行质押贷款吗?

  在湖北省天门市,这已成为现实。自2024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市以来,天门创新推行“水田同权”改革,让农业用水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样“有权证、有保障、可交易、可融资”,有效激活农业用水的“节约潜能”和“市场基因”,推动形成了农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现代管理体系。

  水权有了“身份证”

  天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河网密布。但过去农业用水缺乏明晰的产权和有效的交易机制,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农民虽然知道水很宝贵,但总觉得水资源看不见、摸不着,在农业生产中还是存在节约用水意识不强的情况。”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张志刚坦言,“还需要在用水管水的制度上打破‘水资源无形化’的认知,从根本上确立水权的资产属性。”

  转机出现在2024年。天门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一套创新的模式应运而生:通过推行“水田同权”,将农业用水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置于同等法律地位,实现“水”“田”同权的一体化管理。

  让水权像土地经营权一样明码标价,确权是基础。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将全市6.54亿立方米的农业用水权,分配至各个村,并像发土地证一样,颁发了668本水资源使用权证,覆盖全市所有有灌溉需求的镇村。

  “这就好比给每个村集体的水资源上了‘户口’。”有乡镇干部这样形象地解释。这本证明确了每个村有多少农业用水、谁可以用、该怎么用,彻底改变了以往“水权无形”的情况。

  “我们还会结合全市水资源总量、农业用水定额以及每年的降雨量、种植结构等动态调整分配农业用水权,让农民用水用得明明白白。”张志刚说。

  水权“跟着”土地走

  “水田同权”最关键的突破在于,明确了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时,原则上要同步进行水权的流转交易,让受让方获得转让方拥有的水资源使用权。

  “从前包地,水从哪取、怎么用感觉总是不明晰,现在不一样了。”完成土地流转交易的种植大户张学兵说。他通过村委会完成水权交易,拿到了水利部门颁发的水资源使用权证。“有了这个证,感觉水真成了我生产经营的一部分,心里更踏实了。”

  让农户心里踏实的底气在于,水权交易后的用水服务同步跟上了。“农户取得水资源使用权后,我们水利部门也会通过灌区水资源调度等方式尽可能提供更优质的供水服务,保障农户的用水需求,真正让农业灌溉无忧。”张志刚介绍。

  随着水权交易的逐步推广,交易的平台和流程也在不断优化。天门依托农业用水权管理平台,构建综合监测、计量管理等7大板块和用水权交易信息等29个功能模块,并将水权交易系统接口与中国水权交易所对接,确保交易便捷顺畅。

  截至目前,天门已完成“水田同权”交易212单,交易水量3000余万立方米,交易金额8万元。

  水权能变“水资产”

  “水田同权”让农业用水“有证可依”,更让农户眼前一亮的是,这张水权证还能变现成“资产”。

  原来,取得用水权的单位或个人所获得的水资源使用权证,不仅是用水权凭证,更是融资通行证——持有者能凭此向银行申请融资授信,将沉睡的“水资源”转化为“水资产”。

  天门市石家河镇岭农风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1908.8亩土地同步获得了76.72万立方米水权。他们凭借刚刚到手的水资源使用权证,成功向银行申请到了40万元的授信贷款。

  “这解决了我们扩大生产的燃眉之急!”合作社理事长倪福康感慨,“没想到,看不见的水,真能换来真金白银!”

  据倪福康介绍,贷款获得的钱款,计划用于请工、购买农业化肥等,甚至可用来承包更多的土地,盘活了合作社农业生产资金链。

  “‘水权交易获权证,权证抵押来贷款,贷款融资扩经营,经营扩大再交易’的循环模式,确保了农业用水权改革的持续发展。”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长白群成进一步补充。

  对于转让方,水权交易的收益同样有大用处。天门规定,农业水权交易的收益由村级代管,主要用于农田水渠等设施的维护,解决末级渠系“有人用、没钱修”的老大难问题。也就是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本应由村集体负责的末级渠系维护的负担,减少了村民支出,形成了“用水有保障、节水有收益、运维有资金”的良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当农户对用水有了成本意识,节约用水的理念自然快速形成。“我们希望,通过‘水田同权’改革,农户能意识到,在我们丰水地区,水同样是珍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理念能在改革中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白群成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0月21日

作者:王鹏翔
责任编辑:王瑜 校对:王子月 张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