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湖北

湖北:在河湖边遇见“幸福”

发表时间:2025-09-10

  □本报记者 魏宇翔 通讯员 窦亦然 谭天福

  荆楚大地,长江奔涌千余公里横贯东西,汉江蜿蜒八百多公里斜穿南北,在武汉交汇成势。4230条等级以上河流、755个省级名录保护湖泊,构成2706平方公里的水域网络,这既是大自然馈赠的生态财富,也是荆楚文化绵延发展的血脉根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湖北将河湖治理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全面启动并深入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河湖环境的满意度和群众幸福感。2025年8月,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实施意见》,从五个方面共提出15条具体举措,明确到2030年,全省幸福河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以各地“母亲河”为重点建成一批幸福河湖。

  行走湖北,于河湖之畔,遇见的是扑面而来的生机、触手可及的幸福。

  莺河之变——从“伤疤”到“网红”

  走进流水镇莺河村,两岸葱翠、水面如镜,村民们沿着步道悠闲散步,孩童在岸边嬉戏追逐,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人人绕道走”的黑臭河道。

  襄阳宜城市的莺河,是汉江的重要支流。

  “几年前,莺河就是宜城腰间的一道‘伤疤’。”宜城市水利局局长屈广俊记忆犹新,彼时河道淤塞狭窄,水质沦为劣Ⅴ类,生态退化严重,沿线群众怨声载道。

  2023年,随着湖北省首个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试点落户莺河,一次关于莺河的蝶变就此开始。

  投资1.56亿元,以一河(莺河水系)、两带(楚风乡韵带、莺河水润带)三区(安澜莺河管控区、美丽莺河文旅区、产业莺河示范区)、四园(幸福河湖展示园、宜居水体示范园、生态渔业示范园、乡旅主题观光园)为布局,同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如今,莺河岸带植被覆盖率达94.5%,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4.11%,流域生态质量显著改善。

  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村庄也“活”了。昔日名不见经传的莺河村,成了武汉、荆门等地游客热捧的“网红地”。

  “三家企业慕名而来,醉美莺河漂流、户外露营基地和莺河山野欢乐谷相继落成,年均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莺河村党支部委员杨晶算起“幸福账”:80户村民“家门口”就业,户均年增收3000元。城郊小村也尝到了生态红利的甜头。

  清溪河夜景——流动的幸福光影

  从宜城向北,襄阳保康县的清溪河穿城而过。这条全长50.8公里的长江三级支流,曾因洪水泛滥、污水直排入河导致生态功能退化。

  “幸福河湖建设,既要算好生态账,也要答好民生题。”保康县水利局局长王培涛介绍。

  按照“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六要素描绘幸福河湖愿景,保康县开展河湖系统治理、基层管湖能力提升、助力流域区域发展三大任务,探索符合山区型河流特点和自然规律的治水新思路。

  “我们一方面抓项目建设,在清溪河新建7级橡胶坝、两座景观廊桥、两处鱼鳞坝,另一方面强化日常监管,开展水域岸线整治活动,统筹清溪河沿线镇、村级河湖长,落实日常巡查责任,抓好水面、岸上垃圾清理,实现还水还岸还景于民。”王培涛说。

  2024年,清溪河入选湖北省省级幸福河湖,获得300万元奖补资金。这笔资金很快投入到截污清淤、沿河环境整治、堤防建设中,提高了镇村段防洪标准。

  如今,清溪河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里已成为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为日常生活增添了幸福“底色”。

  茅塔河实践——环境好了,产业活了

  十堰市茅箭区的茅塔河,发源于湖北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全长43.3公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二级支流。

  初秋时节,驱车行驶在茅塔河环线公路,碧水青山环绕,偶有芳香扑面,让人沉醉。

  如此和谐的美景,源于一套精准的“组合拳”:1.5万亩生态林涵养水源,6万余平方米水生植被修复生态,23公里生态护坡守护岸线,3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治理,水土保持率高达95%。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创新采用‘U形拦截沟+生态脱氮沟’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建设微动力无动力分布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让流域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1.6%,垃圾减量45%,中上游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茅箭区河湖长制办公室负责人姚建海介绍,随着河道生态系统逐步恢复,茅塔河水生生物多样性稳定增加。

  生态红利的转化,在茅塔乡康家村体现得尤为真切。村民罗黎明家的水冲式厕所、三格式化粪池、沉淀池和小型人工湿地微动力治污“四件套”,正是农村污水治理的生动样本。

  “过去用旱厕,粪污直排入河,夏天苍蝇虫子乱飞,现在生活污水通过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村里可干净了。”罗黎明对现在村里的环境很是满意。

  环境好了,产业活了。茅箭区顺势而为,发展“蜂、药、茶、果”等特色产业,打造秦巴神农本草谷等文旅景点,培育森林康养小镇、运动休闲产业,以及农业观光、乡村民宿和农事体验等庭院经济。“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村民捧起“生态饭碗”。

  2024年,茅塔河流域内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2%,村集体平均收入同比增长43%,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实施意见》,依托各地河湖资源,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着力打造河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共赢’的绿色发展新模式,更好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湖北省水利厅河湖长制工作处副处长刘超说。

  河湖焕新,民生添彩。湖北正以幸福河湖建设为笔,在长江汉水间勾勒出“水清、岸绿、业兴、民富”的壮美画卷。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9月10日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