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1800余座水库泵站联合输水抗旱
□本报记者 孟梦 通讯员 艾红霞
“及时水来了!700亩水稻收成保住了!”日前,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陈祠村种植大户张雄辉看到中稻喝饱水,眉眼舒展。
7月以来,湖北持续高温晴热天气。进入8月,农田迎来用水高峰期——目前正值水稻孕穗扬花、夏玉米抽雄吐丝、大豆开花结荚,三大秋粮作物都处在产量形成的关键节点。
气温上升、来水减少、用水高峰“三期”叠加。面对区域性、季节性干旱挑战,湖北省水利部门联动调控引江济汉工程、漳河水库、王英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科学实施跨区域水资源调度,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8月1日,张雄辉所在的咸安区,通过三库联合调度——四门楼水库开闸放水、协调借用王英水库水资源、合理调度南川水库,为全区20余万亩稻田“解渴”。
地跨荆州、荆门、宜昌三市的漳河水库灌区,是湖北省最大灌区。8月6日8时,漳河水库将灌溉流量增加到45.67立方米每秒,清澈的漳河水沿着渠道流向灌区深处。
“各干渠进水闸全部开启放水,全力保障粮食生产。”漳河工程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灌区7月降雨量较多年平均偏少八成,土壤保墒不足,7月15日启动今年第二轮灌溉以来,已为农田输水4700万立方米。
襄阳市襄州区是农业大区,今年7月以来降雨量不足常年四成。当地水利部门开启1677眼机井,调用9800台水泵实施轮灌,通过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跨区域调水,并结合人工增雨作业,已完成159.7万亩秋粮作物和44万亩秋季油料作物的精准灌溉。
水库开足马力放水,重大水利工程忙着跨区域、跨流域调水补水。
截至8月10日,湖北共有1651座水库开闸保供水和灌溉,近200座涵闸、泵站引提外江水抗旱,全省累计启用抗旱泵站3.3万座、机动抗旱设备36.5万台(套)。据统计,引江济汉工程自7月以来共从长江引水14.37亿立方米,其中向汉江补水11.03亿立方米,成为江汉平原的“输水大动脉”。
根据最新预测,当前长江流域来水持续偏枯,长江中下游及两湖控制站水位较历史同期偏低3.8米至4.8米,预计长江中下游及两湖水位仍将继续消退,后期抗旱压力大。
湖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长江流域自北向南有一次中雨、局地大雨的降雨过程,省水利厅已要求各地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科学蓄水保水。同时,继续坚持蓄雨水、引外水、存库水策略,加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湖库统筹,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灌溉用水。
作者:孟梦 艾红霞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