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压采惠子孙——秦皇岛篇
中国水利网站12月29日讯 (通讯员 陈宝奎)秦皇岛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把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聚焦河北省昌黎县和北戴河新区56.3平方公里深层地下水禁采区,全面研究部署,狠抓推进落实,三年来共压采地下水400万立方米,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常委会研究制定了“6+1”联动监督工作方案,对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提出要求;市委印发了《关于推进全市经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市人大专门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监督检查工作。市政府成立了秦皇岛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多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制定《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三年实施方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2020年工作要点》,明确压采任务和措施,压实责任。
二、实施地表水水源置换工程。一是实施了北戴河新区2019年度农村饮水置换工程,解决北戴河新区23个村约3万人的农村饮水问题,压减地下水约230万立方米。二是实施昌黎县2019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地表水灌溉项目,通过河渠清淤疏浚、新建提水泵站等工程措施,恢复引滦灌区灌溉功能,项目实施后可压采地下水254.8万立方米,主体已经全部完工。三是实施昌黎县、北戴河新区2020年度农村灌溉水源置换项目,恢复引滦灌区灌溉功能,项目实施后可压采地下水985万立方米。
三、加强地下水管控。印发《秦皇岛市城镇自备井关停实施方案》,开展城镇自备井关停实施行动,全市共关停城镇自备井172眼,其中封存141眼、填埋31眼。严格执行“摸清底数、一井不漏”和“谁排查谁负责、谁填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要求,全面开展取水井清理排查和电子标识认证工作,委托第三方对排查情况进行了核查。已全部完成67293眼取水井标识牌绑定工作,超计划完成37.6%。摸清了取水井总体情况,实现取水井规范管理、精准管理、动态管理,并研究制定并实施取水井关停计划,确保按时完成年度关停任务。2019年,全市范围内建设530户、772处在线监控点,在全省首个实现水资源税纳税人取用水计量在线监控全覆盖。稳步推进农业用水计量工作,对不具备监测条件的农村井灌区取水井进行全面排查,全市7000余户农业灌溉用水户采用了 “以电折水” 方式进行计量,有效增强了农业生产用水户的节水意识。
四、实施农业节水增效。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调减小麦、水稻等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玉米、甘薯等雨养作物种植规模。增加了小麦、水稻节水品种的使用量。二是推广使用节水技术。推广使用地膜、管灌、滴灌等节水设施,提高灌溉效率。三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2018年以来,投资1.27亿元,在超采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85万亩。
五、开展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一是节水宣传常态化。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让主题宣教活动走进“学校、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倡导和发扬节水爱水护水的良好风尚。二是强化节水措施落实。编制了《秦皇岛市城市节约用水专项规划(2018-2030年)》《秦皇岛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5)》。严格执行节水“三同时”,将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节水器具等内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审查项目。实行了居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用水、特种行业用水分类管理,拉大了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用水的差价,大幅提高特种行业用水价格,执行阶梯水价政策,发挥了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三是提升节约用水水平。将月取水量1000立方米以上的非居民用水户纳入计划管理,计划用水管理率为90.21%。更换改造节水器具8150余套件,提升了用水效率。鼓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将中水用于景观和社区绿化,年利用量 530万立方米;将海水用于设备冷却,年利用量9.3亿立方米。加强水循环梯级利用,2019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19%。
六、扎实推进河道治理。一是清“四乱”。共排查河道“四乱”问题151个,拆除厂房、院墙、办公用房等2.6万平米,清运弃土弃渣、建筑垃圾等2.9万方,基本解决了河道“四乱”问题。二是生态治理河流。实施了戴河、汤河、洋河等多条河流的生态治理项目,改善了河流生态环境,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全部达到一类标准。三是补充生态水。今年通过桃林口、洋河水库共向青龙河、饮马河、洋河、戴河生态补水3.36亿立方米,实现了全段有水、全年不断流,水质稳定达到三类。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12月29日
作者:陈宝奎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