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市的“水权突围”
发表时间:2025-05-09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通讯员 刘鹏 水利
曾因“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一半”而饱受缺水之苦的甘肃张掖市,如今正上演着“节水即发展、水权即资产”的生动实践,让这座“缺水之城”不仅端稳了“水饭碗”,更让每一滴水都成为激活高质量发展的“金种子”。
完善制度
分级织密“保障之网”
2024年以来,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权确权的基础上,张掖市深入推进用水权改革,制定印发《张掖市水权交易管理细则》,建立完善水资源确权、水权收储,交易流程、监管、定价等水权交易制度,形成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用水权制度体系。
《张掖市水权交易管理细则》指出,将依托县区、灌区基层公共服务大厅,依法开展交易竞价、成交确认、交易协议签订、交易协议履行等水权交易活动,规范交易行为;严格出让方交易水权合法性、转让资格、条件、方式和受让方的接受资格、取水方式、水量及用途等要素审核。
张掖市还精准制定《张掖市水权改革工作方案》,按照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要求,将用水总量指标分解到县区、乡镇(灌区),细化落实到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小组和用水户,建立了市(县、区)—乡镇—协会—小组分级负责的水权分配落实机制,水权确权率100%,做到底数清、家底明,为水权改革夯实了基础。
水权确权
给每滴水烙上“身份密码”
张掖市的改革破冰,始于给水资源“上户口”。
作为全国水预算管理试点,张掖市将20.41亿立方米的年度用水总量,像财政预算般精准分解到县区、灌区、农户和工业企业,共发放水权证超23万本,水权证成为农户手中的“水存折”。
“以前浇水靠感觉,现在灌水看‘账本’!”甘州区党寨镇的种粮大户程志峰掏出水权证,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家中50亩地的年度用水指标2万立方米,“4月至9月灌溉期,每亩配水356立方米,超用要加价,节约能卖钱,种地就像过日子,得精打细算。”
民乐县三堡镇的万亩高效节水示范区里,滴灌管网如黑色蛛网铺展,手机App实时显示每块田的用水量——通过水权确权倒逼种植结构调整,这里的高耗水农作物减少60%,取而代之的是节水作物马铃薯和中药材,亩均节水达150立方米,相当于每年省下了一个小型水库的水量。
最动人的改变发生在田间地头。临泽县平川镇农民用水者协会的20多位村民围坐炕头,讨论各户水权分配,曾经因为抢水吵架的场景一去不复返。“现在节水有奖励,超用要认罚,大伙都成了‘水管家’。”用水者协会会长杨岳的话,道出了基层水权治理的蜕变。
激活市场
戈壁滩节水变“真金”
在高台县宣化镇的水权交易大厅,一场特殊的“拍卖会”正在进行:宣化村村民郇立年将省下的500立方米水权,通过中国水权交易所,以0.2元每立方米的价格卖给了急需用水的邻村合作社。
“滴灌设备政府补了60%,省下来的水还能卖钱,一年光节水收入就有100元!”郇立年的笑脸,映照着水权交易带来的“双赢”——买方解决了农田灌溉之需,卖方尝到了节水甜头。更关键的是,张掖市2248宗、5803万立方米的水权交易,让沉睡的“节水存量”变成了流动的“发展增量”。
这场市场革命的高潮,是跨行业、跨区域的水权大交易。
甘肃张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时,面临着236万立方米的用水缺口,通过水权交易,从甘州区节水改造后的农田收储了等量水权,7913.7万元的交易金额不仅让农民获得长期收益,更让这个投资96.26亿元的清洁能源项目顺利落地。更具突破性的是,肃南皇城抽水蓄能电站的跨市州交易,武威市凉州区将136万立方米节余水权“卖”给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实现了“农业水权进工业”的跨区域调配,开创了西北干旱区水权市场化配置的先河。
在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农业水权置换工业用水”的创新实践让工业园区企业得以“解渴”,而农民每年获得的水权转让费,相当于每亩地增收200元。“过去水不够用只能‘摊大饼’,现在通过市场调配,农业节水、工业发展、生态保护三方都得了实惠。”园区负责人何成旺感慨道。
推进“双控”
地下水水位逐步回升
走进高台县骆驼城镇,曾经密密麻麻的机井群正在被“港湾式”泵池取代。“以前打井抽水,电费贵、水位降,现在用地表水滴灌,每亩省电费11.88元,地下水水位也涨了0.08米!”骆驼城水管所所长李韬指着新改造的“港湾式”泵池,眼里满是欣喜。
这得益于张掖市铁腕推进的地下水“双控”行动。
张掖市严厉打击未经许可擅自打井、超许可取水、超采偷采地下水等违法违规行为;落实《张掖市水事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健全水事违法行为查处机制,完善水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过程动态监管,规范地下水取用水管理秩序。累计关闭自备井118眼,查处违规取用水案件355起,压减地下水开采量4125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数字化监管也为护水装上“千里眼”,5万亩以上灌区渠首全部实现在线计量,325家非农用水户用水数据实时上传至省级平台,真正实现“每滴水都有电子档案”。
如今的张掖,用改革“破题”,用水权“革命”,提交西北旱区的“治水答卷”,让水资源成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杠杆。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5月9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