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市强化水预算管理执行监督
推动水资源管理法治化数字化精准化
发表时间:2025-03-13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通讯员 陈晓阳
作为全国水预算管理市域试点,甘肃张掖市积极探索推行水资源预算管理,坚持“一年一预算、一年一审计、一年一评价”原则,不断强化水预算的执行监督,水资源管理逐步向法治化、数字化、精准化迈进。
甘肃省张掖市于2024年1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决定》。政策出台一年来,张掖市不断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体系,配套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张掖市水资源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等36项制度办法和规划方案,强化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刚性约束,将水权分配到用水单元和取用水户,全面推行水资源预算管理,算好分水源预算、分行业预算、应急储备预算“三本明细账”,年初下达计划、年内跟踪监督、年终进行决算审计,水权确权率100%。
张掖市水利局将全市26条可利用的河流地表水、允许开采地下水、非常规水纳入预算总量,主攻农业节水,强化工业节水,推进城镇节水,注重生态节水,统筹再生水利用,深化全社会节水。
在合理安排预算对象的基础上,张掖市以用水单位的用水权为预算安排上限,全口径推行水预算管理,建立市、县、灌区、用水户“四级”预算体系。
针对农业用水占比高的实际,将市域内的27个大中型灌区全部纳入水预算管理,建立“农户经营预算到用水户或农民用水者协会(村)、规模经营(国有农林场)预算到大户”的水预算模式,科学设置预算额度。
依据“四水四定”主要指标、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用水权确权成果、用水强度年度管控指标、用水定额和国务院批复的黑河分水方案、省政府下达的年度水量分配计划,按照“丰增枯减”的原则,综合考虑主要产品(作物)用水定额,制定不同行业类型水预算核算方法,以“零基预算”核算水预算规模,根据水资源丰枯进行动态调节,科学设置预算基准额度,编制了年度市(县、区)水预算草案。
当前,全市6个县(区)水预算草案已通过县(区)人大常委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审议,2025年2月2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张掖市2025年水资源预算草案》,提交市委常委会审定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截至目前,2025年全市下达水预算指标20.41亿立方米,下发水预算告知书2969份,复核预算申请2969份。
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张掖市按照“告知—复核—下达—执行—调整—决算”的基本程序,进一步优化水预算管理方式,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预算申请前45日内告知取水单位提出水预算申请,由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复核申请、下达预算指标,需要调整的提前60天向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追加和核减预算申请,逐级审核审定,年底上报本年度水资源预算执行情况。
市(县、区)人大将水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年度人大监督计划,每年听取和审议市(县、区)政府执行决算情况。目前,2024年度县(区)水预算执行决算情况已通过县(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市级水预算草案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后,提交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表决通过。
“当前,我们正全面推行水预算审计。将水预算管理纳入市(县、区)委审计委员会批准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坚持‘两紧盯一突出’。”相关工作人员补充道,“两紧盯一突出”就是紧盯水资源预算编制审计预算执行管控情况、紧盯计量监测设施管理审计用水指标控制情况、突出财政理念审计水资源有偿使用落实情况。
张掖市推行“用水单位+县级+市级”全层级用水审计监督,2024年9月—12月,市(县、区)审计机关对下辖两级行政区划的2024年水资源决算结果进行了年度审计。
年度审计显示,当前张掖市各级行政区划的用水总量、地下水用水量均控制在预算指标以内,完成了2024年度地下水超采区压减任务,审计结果为水预算优化调整和水预算相关制度修改完善提供了依据和实践参考。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3月13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