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广东

安澜绿美向新程

——韩江流域水利综合治理成效综述

发表时间:2025-10-16

  □本报记者 田慧莹

  岭南腹地,韩江如练。

  这条纵贯粤闽赣三省、绵延470公里的母亲河,曾因水患频发被称为“恶溪”,又因韩愈治水而名载史册。千年流转间,韩江的波光里刻满生存韧性,呼应着时代的召唤。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潮州市考察时,驻足韩江岸边,“要抓好韩江流域综合治理,让韩江秀水长清”的殷殷嘱托,为这条千年江河的复兴锚定航向。

  五年来,水利部高位推动,珠江水利委员会统筹谋划,粤闽赣三省协同发力,从《韩江流域综合规划》《韩江流域水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绘制,到“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绿色水经济”的“幸福韩江”六大目标系统构建——韩江治理模式实现从局部整治到系统治理,从单一治水到综合赋能的深刻转变。

  如今的韩江,“安澜之基”愈发坚实,“民生之水”持续充盈。

  一江碧水,实现从“治”到“兴”的跨越,映照出南粤大地上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图景,见证人水和谐共生的持续求索。

  安澜之基: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调控”的跃升

  让韩江秀水长清,安全是根基,水源是命脉。

  五年来,珠江委统筹韩江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广东省水利厅、韩江流域各级水利部门锚定“持久水安全”和“优质水资源”双目标,以全域统筹的理念重构防洪体系,规划布局与工程建设同频发力,流域防洪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作为流域防洪的“压舱石”,韩江高陂水利枢纽于2021年1月下闸蓄水,总库容达3.65亿立方米,将潮州城区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为流域主动防洪提供硬核支撑。

  2023年台风“海葵”影响期间韩江发生大洪水,2024年流域发生有记录以来最多的连续6次编号洪水,珠江委、广东省水利厅等启动流域工程联合调度,高陂水利枢纽与棉花滩水库等联动拦蓄,成功削减洪峰,为下游群众转移争取了黄金时间。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调控”,转变的不仅是应对姿态,更是全域统筹的治水思维。

  2025年3月韩江干流治理工程开工;梅州市长潭水库扩建工程、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前期工作压茬推进;潮州市完成北溪分洪桥闸、炮台排水闸等病险水闸重建;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防洪工程完成建设;汕头市推进南溪桥闸重建、苏溪围海堤提标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一张覆盖干流、辐射支流的防洪工程网,正加速成型。

  在筑牢工程防线的同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为韩江安澜提供了制度保障与协同效能。“智慧韩江”建设让水文监测、工程调度更精准高效;联席会议制度凝聚起省直部门与流域各地市的协同合力;《“让韩江秀水长清”合作倡议书》的签署,更让“流域+区域”协同治水成为共识。

  缺水,曾是韩江流域发展的另一个“拦路虎”。

  走进广东省“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施工现场,约20米深的圆环内,工人正在2号盾构井内进行二衬施工。机器轰鸣声中,一条“地下蛟龙”正悄然成型。

  “今年9月,工程全线盾构贯通,计划2026年上半年具备通水条件。”广东粤海粤东供水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雷勇介绍,工程建成后,每年可新增供水量3.11亿立方米,惠及850万人口,助力粤东地区形成丰枯调剂、多水源互补、可持续利用的供水保障体系。

  农村供水保障的“毛细血管”也在持续疏通。2021年底,韩江流域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超99%,“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保障一体化愿景照进现实。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调控”,从“枯水缺水”到“按需配水”,五年来的韩江,以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流域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绿美之变:从“生态之困”到“幸福河湖”的蝶变

  夕阳洒落,莲阳河面泛起粼粼金波,汕头市市民李女士一家正围坐在公园里煮茶闲谈。“特意开车30分钟过来,就为了这江景和清新空气。现在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也多了个放松的好去处。”她的话语里满是惬意。

  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淤泥堆积、杂草丛生的滩涂地。莲阳河的蜕变,正是韩江生态修复的生动缩影。

  作为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莲阳河通过系统实施堤防加固、水系连通、湿地修复与碧道延伸,将昔日的“生态痛点”转化为市民休闲打卡地、自然课堂与文化长廊。

  生态向好的信号,还藏在水中的“原住民”身上。

  “五年来,‘水中大熊猫’韩江鼋频繁现身,目前已发现6只。”潮州韩江鼋、花鳗鲡市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所长陈培琼介绍,韩江鼋对水质要求极高,绝迹30年后再度回归,正是对韩江水生态持续向好的有力见证。

  2020年以来,韩江流域水质优良率连续5年稳定在90%以上;市、县两级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韩江流域已建成石窟河斑鳠、柚树河斑鳢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及潮州韩江鼋、花鳗鲡市级自然保护区。

  水质提升非一日之功,其背后是系统的生态治理攻坚战:“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专项行动清理整治问题4198个,“清漂”行动实现跨界河段协同管护,生态流量严格管控让潮安断面连续三个枯水期达标率100%。

  治理的根基,亦深植于群众的互动与参与。

  在韩江支流新津河边的龙湖区巡河驿站,身着蓝色志愿服的蔡东松正张罗周末巡河活动。他带领的护河队伍已从几十人壮大到1400余人。“河水一年比一年清,越来越多人主动加入护河队伍。”蔡东松说。

  韩江流域管理局河湖管理科科长张杰的微信里,有一个59人的“民间河长群”。他说:“老百姓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又从参与者变成守护者。这种良性互动,是韩江治理最深厚的根基。”

  韩江流域还建立了省际河长协作机制,流域各地联手整治妨碍行洪突出问题与河湖库“四乱”顽疾,推进流域“清漂”协同,让河湖岸线在持续保护与修复中焕发新颜。

  人文之韵:从“文化血脉”到“发展动能”的贯通

  韩江的独特价值,不仅在其自然禀赋,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五年来,韩江流域各地深挖水文化底蕴,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2023年,韩江流域管理局启动加强韩江水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潮州供水枢纽工程为核心阵地,以韩江治水实践为脉络,融合南粤“左联”之旅等红色资源,一系列水文化建设项目次第推进:《广东江河·韩江卷》《韩江红色故事集》《韩江》绘本等读物相继编印出版,系统梳理韩江文脉;沿江打造的红棉公园等7处文化纪念地,串联起韩江深厚的历史记忆。

  水利工程也被赋予人文温度。潮州北溪分洪桥闸重建时,特意配套建设沿江风雨廊桥,青瓦红柱的岭南建筑风格,让水利工程与文化景观无缝融合;梅州碧道串联起三河坝战役旧址,游人漫步江堤,既能欣赏自然风光,又能触摸红色记忆;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等新建在建项目,同步规划建设水文化教育科普场所,使工程本身成为传播水文化的载体。

  行走在韩江碧道上,双荚决明树黄花绽放枝头,木棉树挺拔矗立,岸芷汀兰郁郁葱葱,一幅岸绿景美的画卷尽收眼底。

  韩江流域以“韩江潮客文化长廊”为主题,将碧道与自然景观、文化遗址串联,不仅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更成了展示韩江文化的窗口。

  文化的传承,最终要转化为发展的动能。依托碧道、幸福河湖等载体,韩江流域积极探索“以水兴文、以文活商、以商护水”的路径:潮州依托湘子桥、韩江碧道发展文旅产业;汕头莲阳河带动周边餐饮、休闲业态兴起;梅州将碧道与红色旅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五载栉风沐雨,五载砥砺前行。水利人以“工程筑基、生态为要、文化铸魂”的系统治水思维,将“让韩江秀水长清”的嘱托化为实践,让这条母亲河成为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岭南范本。“踏上治水新征程,我们将始终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更高标准推进系统治理,以更实举措筑牢水安全防线,以更宽视野挖掘水资源价值,确保韩江永葆生机活力,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广东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0月16日

作者:田慧莹
责任编辑: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