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北京

“必须保障群众用水安全!”

发表时间:2024-02-09

  □本报记者 王慧群

  春节将至,人们忙着置办年货,盼望着阖家团圆。在北京市房山区,基层水务人的脚步更加忙碌,他们走村入户巡查维护供水设施,全力保障灾区群众春节期间用水无忧。

  2月1日一大早,记者随房山区水务局农村健康饮水事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臧涛和刘宸旭,前往西南部乡镇,开展农村供水设施巡查检查工作。

  驱车约2小时后,我们一行人到达了房山区十渡镇。房山区是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大山深处的十渡镇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半年时间过去了,这里的农村供水设施水毁修复工程进展如何?春节期间村民用水是否有保障?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十渡镇六渡村的供水站,只见整洁的泵房内摆放着恒压供水变频控制柜、灭火器等设施,墙上张贴了供水泵房管理制度牌、卫生管理制度牌等。水井旁黄色的大桶中装着消毒液,可通过定时投放装置对水源进行消毒。

  臧涛打开记录本,认真查看现场情况,逐一记录环境卫生、消毒设施运行、管理制度公示、水源安全防护等情况。

  “你看这里的水印。”六渡村管水员李立冬用手指了指墙上离地面约30厘米高的水印说,“当时整个泵房都被泡了,地上全是泥。”如今,这里除了水印,洪水带来的破坏痕迹早已看不到了,损坏的机电设备已全部重新更换。

  在七渡村的水井房内,墙壁上也还有一些土黄色的印记。“现在咱们村吃水有什么问题吗?”刘宸旭一边检查一边询问。

  “咱们村没啥问题,供水早恢复正常了。”七渡村管水员隗师傅说。

  受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影响,房山区19个乡镇218个村农村供水设施遭到不同程度损坏,5.6万户12.34万名群众饮水受到影响。在应急抢险阶段,房山区水务局迅速开展应急抢修,按照“路通水通、泵转水出、管通水到”工作思路,仅用17天就实现了218个村稳定供水。“供水站还配备了消毒设备,水质检测合格后才能向群众供水。”刘宸旭说。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房山区水务局灾后迅速完成4批共148个村农村供水水毁修复工程方案编制。2023年9月20日,房山区农村供水设施灾后重建工作正式启动。11月15日,需要恢复重建的148个村供水能力已全部恢复到灾前水平。

  春节是用水高峰期。节前,房山区水务局联合属地政府、各水务中心站等相关单位,对全区农村供水设施开展全覆盖巡查检查,进一步排查风险隐患,保障春节期间供水安全。

  “‘小卡片’都发给村民了吗?”巡查检查中,臧涛询问。他口中的“小卡片”,是房山区水务局与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共同制发的3400张“农村供水保障联系卡”。蓝白配色的“小卡片”上,当地抢修组人员姓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都详细列出。

  目前,房山区建立了区水务局、乡镇(街道)、村、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四级农村供水应急保障体系,以镇域为单位划分为4个片区,成立了4支冬季供水应急保障队伍。群众拨打“小卡片”上的电话后,在片区24小时值守的应急保障队伍将第一时间安排抢修。

  除了做好应急抢修,日常巡查维护也非常关键。北方冬季寒冷,供水站工作人员提前对供水设施易冻部位采取“穿衣戴帽”等保温措施,有的给水管盖上了棉被,有的在泵房加装了取暖设施,消除低温天气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张坊镇下寺村供水站泵房内,由于提前加装了取暖设施,泵房里的温度比外面高出了不少。管水员姜大爷每天都来泵房转转,查看压力表、供电设施、消毒液投放等是否正常。

  检查完下寺村供水站,天色渐晚,寒风依旧,天空还飘起点点雪花。刘宸旭拨通电话,再一次嘱咐着供水站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设备防护措施,确保供水安全。

  “必须保障群众用水安全!”刘宸旭坚定地说。说完,他和同事马上奔向了下一个供水站……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2月9日

作者:王慧群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