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惠民 追梦安澜
——写在安徽宣城市汤村水库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之际
□通讯员 朱自强 陈莉 尹文斌
2月20日,安徽省宣城市汤村水库主体工程举行隆重开工仪式,标志着汤村水库工程正式拉开帷幕。
汤村水库工程位于长江流域水阳江支流华阳河上游新田镇境内,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13.4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146.8米,总库容5812万立方米,调节库容4398万立方米,批复总投资28.7亿元。
这是一项防洪保安的重点工程。汤村水库建成后防洪库容可达1286万立方米,将有效解决溪口、新田、黄渡、向阳等乡镇街道水患问题,华阳河坝址下游地区防洪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可兼顾水阳江干流宣城段削峰防洪。
这是一件群众期盼的民生实事。汤村水库建成后,每年可为宣州区提供5475万立方米城乡供水,可使华阳河流域2.3万亩农田得到充分灌溉,新田、黄渡和向阳3个缺水乡镇街道供水水源将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还可为宣州区电网提供一定电力电量。
源起
这是一个追逐了很久的水库之梦。
华阳河是水阳江一级支流,河道总长44公里,流经溪口、新田、黄渡、向阳等4个乡镇街道,流域面积286平方公里。华阳河水源主要来自溪口镇最高峰——高峰山,海拔1153米,由于水流落差大、速度快,华阳河流域没有骨干控制工程,导致历史上洪涝灾害频发。
为有效解决华阳河沿线旱涝问题,1976年秋,宣城县委、县政府启动华阳河兴修水利工程大会战。受技术等因素制约,当时仅修建了华阳河两侧堤防和几道跌水。1983、1984年,连续两年大水导致河堤水毁严重,华阳河陷入了“毁了修、修了毁”的循环往复之中。
修建汤村水库,提升华阳河下游防洪减灾能力和农业灌溉能力,成为老百姓梦寐以求的事情。
2004年8月,汤村水库与泾县牛岭水库、广德凤凰山水库一道纳入水利部批复的《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明确汤村水库建设规模为中型。2008年3月,汤村水库纳入国务院批复的《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为控制华阳河上游洪水,减轻下游洪涝灾害损失,2009年7月,宣州区启动了汤村水库项目前期工作。2017年12月,省发展改革委对汤村水库可研进行了批复。后由于受副坝地质条件和土地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属重大设计变更,需重新报批。
破局
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奋斗者,在实干中破局。
2022年3月,宣州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推进汤村水库工程,成立高规格指挥部,组建汤村水库工作专班,加快推进汤村水库可研修编及相关专题编制、报批等前期工作。
随着2023年6月20日,汤村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汤村水库工程推进按下“快进键”——
2023年7月2日,《安徽省宣城市汤村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通过省水利厅技术性审查;
2023年9月8日,省政府发布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城市汤村水库工程占地和淹没区范围内停止新增建设项目并控制人口迁入的通告》,移民外业调查工作正式启动;
2024年8月2日,省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下达了《安徽省宣城市汤村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5年1月21日,汤村水库初步设计报告正式获批,标志着汤村水库工程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从规划到布局落地,从立项到正式开工,全区上下主动担当、齐心协力,持续奋战、迎难而上,全力以赴为汤村水库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汤村水库一步一步从“纸上”落到“地上”,从理想照进现实。
从“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背后,是宣州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是举全区非常之力、施非常之策的责任担当,是系统性谋划和高效执行力的务实举措,也是宣州水利人大力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的真实写照。
追梦
这是注定载入宣州史册的又一高光时刻。
2月20日上午9点18分,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喜悦的礼炮、机器的轰鸣,汤村水库工程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新阶段。
春雨至,万物生。在这个充满生命力的节气,一座水库正“拔节生长”,一片土地正焕发新生,一方百姓正迎接未来!
“要充分认识汤村水库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信心,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推动水库早日建成。”区委书记俞志刚在动员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水库征迁,腾的是当下的空间,谋的是长远的发展,改的是人民的生活。”溪口镇征迁办主任嵇卫成说,接下来,他们会全力做好征迁安置工作,“移”来群众幸福新生活。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三年后,一颗璀璨的水利明珠将镶嵌在宣州南部大地上,山水相依,熠熠生辉。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2月21日
作者:朱自强 陈莉 尹文斌
责任编辑:王瑜